在听完 Tim Ferriss 成名前的这次演讲后,我第三次重新用起了 Timery 这个 app 来记录自己的时间。Tim 并没有这个习惯,只是对比他的自律和高效,我深感自己还有很大改进空间,不如先从记录下自己如何分配时间,再逐步分析如何改进。
为什么说这是我第三次重新开始用它呢?因为我已经放弃两次了啊!每次都有一个契机让我兴致勃勃的开始,比如第一次是因为看了奇特的一生这本书,但很快因为时常会漏记,或嫌麻烦而放弃。
如果你正在进行任何形式的创作,不要做这十件事情:
不断地将自己与其他创作者进行比较
与你的家人谈论你所做的事情,并期望他们能够理解
把你整个职业生涯的成功建立在一个单一项目上
坚持你所知道的
低估你的专长
2019年年中,职业生涯最大的两个挑战突然一齐降临到我身上,它们分别来自我的两个客户,两笔生意上有争议的纠葛,公司可能因此遭受上千万人民币的损失。这两件事,都需要我独自一人去处理。不得不承认,巨大压力曾经让我喘不过气。
不知是否出于本能反应,差不多从同一时间开始,我开始更多地阅读,思考,创作播客,视频,blog,把工作之外的时间排的满满的,将注意力转移到创作内容上来。我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规律:早睡,禁食,长跑,精神状态比之前反而变的更好。
当开始一个新的项目,很少有人会去把这两个问题想的非常清楚:
过去两年我奋力写推文,写blog,写newsletter,录视频,录播客;创造了 happy project,happy collection,Patreon等销售项目,甚至也获得了一些收入,但我不得不承认的是,所有这些项目,至今我仍旧没有想清楚以上两个问题。
我在 Instagram 上关注了一个叫做“stoicreflections"的账户,每次当我看到它,就有些不开心,因为我进入了比较模式(comperison mode)。
这是个引用名言的账户,背后有个非常聪明的年轻人在掌控着。他有多聪明呢?这个账户只做了一件看起来非常容易的事情,引用名人名言,把名人的黑白头像当作背景,再打上名言。每副图的形式都很统一,我相信制作一个模板就可以轻松套用。
当我们工作时,经常会谈到团队精神,然而并不是所有部门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团队。比如我工作所在的销售部门,大家各自为政,以处理好自己的工作为目标,成员之间没有分工,没有协作。彼此之间的交流,除了若干个月一次的销售例会,也只剩平时的八卦闲聊。这样的一群人我们不能称之为团队,他们只是被组织圈在一起的一个群组。
昨晚睡前完成了 Todoist 里的一个任务:“和 JR 聊聊关于别人的肯定”。
起因是这学期以来,他越来越多和我们说关于班主任老师对他的喜欢,时常还给我们展示老师送给他的小礼物,逐渐的,我察觉出10岁左右的他,特别需要别人对于他的肯定。前天晚上吃饭时,再次准备给我们秀出老师奖励他的小礼物时,我眉头一皱,说了句“你不要总是……”,话还没说完,他听出了我的不高兴,也没有再继续说下去。
我的不耐心又发作了,事后自然是觉得愧疚,于是提醒自己今天一定要和他道歉,并说说为什么他不用太在意别人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