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22年01月

做自己的董事会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天赋,但只有极少数人把自己逼到绝境然后成功。这就是董事会存在的意义,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创造,你需要一些“聪明和坚强”的人盯着你。

比如,Marc Andreessen 认为每个创业者都需要有个董事会。他说

继续阅读

关于崇拜

我读大学时,有个老师曾经干过几年涉外工作,由于与所教科目有关(商务英语),这位老师在课上总会讲一些国外工作经历。对于我们这种一直呆在学校里的孩子们来说,这些经历的确很新奇,我也喜欢听她瞎扯。直到有一次,老师又在拿过去的事情举例时,我留意到一些同学们注视她的眼神充满着崇拜。这种眼神让我不寒而栗。

崇拜一个人,等于放弃了一部分自我。你可以喜欢、相信和尊敬一个人,但不应该崇拜她。

继续阅读

对着一个人说话

二战间谍片慕尼黑:战争边缘 里有个这样的场景,英国首相张伯伦在完成一个全国直播演讲后,转头告诉年轻的秘书,自己如何做到不紧张。他说:

我一直以为,演说的诀窍就是试着想象,我只是对着一个坐在家里扶手椅上的人说话。

也许,这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场景,但这种表演技巧的确被很多演讲者、表演者和作者采用,包括我。当我在写推文、写blog、或是录播客时,心里只有一个听众,我只对着他一个人说话,那个人就是过去的我。

继续阅读

惦记

有人说,内心的平静是人生的目标,是成功的标志。我现在觉得,有这样想法的人,注定会比其他人更加焦虑,因为平静不是人的常态,只有惦记才是永恒。不能接受一直惦记什么的自己,除了惦记带来的焦虑外,还多了一层对于自己的厌恶感,这是双倍打击。

Seneca 说过,the obstacle is the way(障碍就是道路),人的一生注定充满挑战和征服,征服过后迎接我们的的是新的挑战,一直到我们心脏停止跳动。既然障碍一直存在,我们就一直会惦记。过去两天,我就经历了两个让我惦记的事情。

继续阅读

别解释,解释就弱掉了

不要为自己解释。这么做不会改变局势,还会把你的不自信暴露无遗。

人们并不像你想象中那么关注你

“一到周末我就要陪孩子,所以根本没有时间来写 blog。”如果我发一条这样的推文,你只会感觉很奇怪,因为这样的辩解对于其他人毫无意义。我们喜欢为自己辩解,往往是出于聚光灯效应。以为自己很受他人留意,而高估自身言行举止受他人关注的程度。实际上每个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情,没有人在意你。特别是网络上的关系,你在他人心中可能只是一个印象模糊的代号而已。

继续阅读

被动的你,和主动的你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都有两种身份:

  • 被动的你,人生不同阶段需要你承担对应责任和义务的你。学生应该学习,成年应该工作,中年应该赡养老人,父母应该养育儿女,这是你无法逃避,必须面对的身份
  • 主动的你,你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没有人逼迫的你。无论你喜欢读书还是打游戏,锻炼健身还是暴饮暴食,学习进步还是自暴自弃,这是24小时里,属于你自己可以掌控的时间里的你

很多时候,我们已经习惯被人推着走,小时我们需要做功课,成为一个好学生;大了我们需要好好工作,成为一个好员工。我们需要结婚,生字,养家,糊口,没错,这些都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被动的身份。

继续阅读

愿望和结果

一个多月前买钢琴时,店家附赠了某在线学琴 app 的一个月课程,报名加入后,我被添加到一个80人的微信群。群里有个辅导老师,平时除了介绍钢琴知识,回答我们问题外,还会要求每个学员每天上传视频打卡,她会逐一点评每一个视频。

继续阅读

我取关了所有 newsletter

我取关了所有 newsletter,并打算把节省出来的时间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并不是说阅读 newsletter 和网络文章没有意义,恰恰相反,去年日复一日每天2个小时的阅读,让我在个人效率,健康,投资,甚至是做个好父亲方面,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投入地阅读,思考,再将想法写成文章,收获读者,同时通过行动改变自己。过去一年的阅读量可能是我前40年的数倍,收获的变化也是数倍。阅读 newsletter 以及衍生出去的网络文章,毫不夸张的说,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而正是因为我的改变,让我做出停止阅读的决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