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天赋,但只有极少数人把自己逼到绝境然后成功。这就是董事会存在的意义,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创造,你需要一些“聪明和坚强”的人盯着你。
比如,Marc Andreessen 认为每个创业者都需要有个董事会。他说:
我读大学时,有个老师曾经干过几年涉外工作,由于与所教科目有关(商务英语),这位老师在课上总会讲一些国外工作经历。对于我们这种一直呆在学校里的孩子们来说,这些经历的确很新奇,我也喜欢听她瞎扯。直到有一次,老师又在拿过去的事情举例时,我留意到一些同学们注视她的眼神充满着崇拜。这种眼神让我不寒而栗。
崇拜一个人,等于放弃了一部分自我。你可以喜欢、相信和尊敬一个人,但不应该崇拜她。
有人说,内心的平静是人生的目标,是成功的标志。我现在觉得,有这样想法的人,注定会比其他人更加焦虑,因为平静不是人的常态,只有惦记才是永恒。不能接受一直惦记什么的自己,除了惦记带来的焦虑外,还多了一层对于自己的厌恶感,这是双倍打击。
Seneca 说过,the obstacle is the way(障碍就是道路),人的一生注定充满挑战和征服,征服过后迎接我们的的是新的挑战,一直到我们心脏停止跳动。既然障碍一直存在,我们就一直会惦记。过去两天,我就经历了两个让我惦记的事情。
show notes
林语堂是第一个用英语写作,获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冠军的华人作家,他在《人生不过如此》里的一篇散文《知识上的鉴赏力》,把我上期节目话题里关于"个人观点"的想法讲的更清晰和透彻。我还介绍了自己的阅读方式,以及所用的工具。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都有两种身份:
很多时候,我们已经习惯被人推着走,小时我们需要做功课,成为一个好学生;大了我们需要好好工作,成为一个好员工。我们需要结婚,生字,养家,糊口,没错,这些都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被动的身份。
一个多月前买钢琴时,店家附赠了某在线学琴 app 的一个月课程,报名加入后,我被添加到一个80人的微信群。群里有个辅导老师,平时除了介绍钢琴知识,回答我们问题外,还会要求每个学员每天上传视频打卡,她会逐一点评每一个视频。
我取关了所有 newsletter,并打算把节省出来的时间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并不是说阅读 newsletter 和网络文章没有意义,恰恰相反,去年日复一日每天2个小时的阅读,让我在个人效率,健康,投资,甚至是做个好父亲方面,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投入地阅读,思考,再将想法写成文章,收获读者,同时通过行动改变自己。过去一年的阅读量可能是我前40年的数倍,收获的变化也是数倍。阅读 newsletter 以及衍生出去的网络文章,毫不夸张的说,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而正是因为我的改变,让我做出停止阅读的决定。
show notes
如何吸引读者的注意?如何创作出人们感兴趣的内容?我为什么要买 Tot 这个笔记应用?我为什么远离微博和微信?欢迎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