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博客

科技独立

如果一家公司变得邪恶或者倒闭,没问题!你可以在一小时内在其他任何地方建立一个新的服务器,将你的域名指向新的IP地址,就完成了。这就是科技独立性:永远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提供商或软件。 - Derek Sivers

Derek Sivers 的网站上,有一个手把手教你如何实现“科技独立”的页面。内容包括如何注册域名、假设自己的网站、拥有自己的邮箱、使用自己的服务器备份联系人和照片、管理日历。目标是在互联网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独立保存自己的数据,防灾,不依赖任何服务和公司。(你还可以听他在这期播客里口述)

老实说,他的文章写得非常详细,然而对于技术小白来说,不太容易实现。所以我想借着这个话题,分享一下我是怎么做到科技独立的。包含三个部分:网站、数据和邮箱。

网站

为什么要拥有一个自己的域名和网站,不是今天讨论的主题,不过这条推文应该可以给你一点启发。

一个网站由四个部分组成:域名、服务器、程序和内容。我分开来说。

域名。域名可以是你在互联网上的身份标识,一个独立的网站或博客,首先需要一个独立的域名。去哪里注册?很多人推崇国外的域名注册商,但玩域名的圈子里,大家都愿意用国内的,原因你可能猜不到:国外公司说封你就封你,国内公司出了问题,你可以搞315,可以去公司门口堵大门🤣。所以我推荐去西部数码或阿里云注册一个域名。如果你不想花钱,可以免费注册并使用 eu.org 域名。

服务器和程序我一起说。如果你想做一个个人简介页面,推荐使用免费的 Github Pages,如果你想做一个博客,时常更新文章,我推荐 micro.blog,或者国内的 typlog。上面说的这三个东西,都不涉及到服务器,直接使用就行。如果愿意折腾,可以在腾讯云、阿里云或国外的云服务公司,租一个最便宜的小鸡,自己安装 WordPress 或学我,使用宝塔面板一键安装。更省事的办法,也是我现在在用的,购买一些国外公司提供的,带有 DirectAdmin 后台程序的虚拟主机,这样全程都不需要接触命令行(我用的 myw.pt)。网站程序,我推荐 WordPress(后面会提到用它备份)。

域名有了网站有了,内容需要你自己写不是么?我使用 Obsidian 写博客,所有文章都有本地备份。另外,通过 WordPress 后台的 WPvivid备份插件,每天还会上传一份备份到我的谷歌云盘里。这样一来,文章和网站都有属于自己的备份,也做到了科技独立(不怕云服务出问题)。

数据

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数据是照片。

我的照片有三份备份。一份在本地硬盘里,一份在 iCloud 里,今年买了一个来自斯洛文尼亚的网盘 Koofr 的1T永久空间,通过 Mutcloud 云同步服务,做到了第三份备份。我不太赞成 Derek 完全不使用云服务存储照片的做法,像是 iCloud 和谷歌照片这样的服务,除了存储和快速查看之外,还有很多有用的功能,比如时不时帮你做一些有主题的小视频,又比如你可以按人物、时间地点,甚至物体和事件来搜索照片,等等。

非多媒体数据,我存放在 Dropbox 和本地,从没出过问题。

日历和联系人我使用的 iCloud 同步,如果你想使用自己的服务器,可以看看 Derek 怎么做的。

邮件

我用了三年的 Hey.com,主要目的就是保护自己的隐私。

如果你和我一样,没有能力自建邮局,至少不要使用国内的邮件服务(qq、163等)。其次应该避免的,是谷歌和微软这些大公司。 Proton是一个注重隐私的,也可以免费使用的邮箱服务,如果你想使用自己的域名,在 Proton 花4美金每月就可以实现。

不花钱,但牺牲隐私的选择也有,比如国内的飞书,或者在咸鱼淘一个免费 Gsuite legacy,也可以用上自己域名的邮箱。

总结

让我总结一个简化版的科技独立。

你需要备份你所有的数据,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同时,拥有一个挂着自己域名的博客,并开始发布自己的文字。

以香农定律处理互联网信息

7次转发,31次点赞。

昨天在推特上公布了最近一期 BTS 播客的提纲,人们不知道什么是 BTS 播客,也不知道自己根本听不了,依旧点赞转发。这样的行为看起来不理智,背后的原因是现代人的通病:人们来不及处理无尽的信息,却又害怕错过什么。

如果理解一下香农定律,你会换种方式接受信息。

什么是香农定律

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在1948年提出,哪怕噪音会干扰通信,只要传输速度小于信道容量,还是可以将错误概率降到任意低的水平。这里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信道容量是有限的;二,传输速度超过这个容量,错误率就会提高。

切换到人类的场景,香农定律很有借鉴意义。

由于我们大脑处理信息的带宽是有限的,面对潮水般不断涌现的互联网信息,提高浏览速度并不是解决办法。读得再快再多,单位时间内,你也只能理解有限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当你不加筛选地阅读,会提高噪音比例,根据定律,你接受错误信息的概率也会提高。

我怎么做

首先,我不追求读得更快。有时,一篇文章中的某个句子引起我的共鸣,我会停下来放任思维扩散。能引发我们思考的阅读,才是有效阅读。只是号称一年读完 n 本书,是没有意义的。我追求的是,一年获得了 n 个新的想法。

其次,我更在意如何剔除信息。我不读新闻、不看朋友圈也不读推文。以及,在这期🥤可乐周报我也提到,每当我新订阅一个博客,我就删掉一个之前最喜欢的,保持阅读总量不变。

最后,留一点带宽给现实世界。到了晚上不看屏幕,留一点时间和精力给自己最重要的人。不看手机,不想外界的事情,哪怕只是静静地看着孩子玩玩具。让家人感觉我的心在那里,而不只是身体。

香农定律告诉我们,不要着急,你能处理的只有那么多。用心筛选,只去处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怪谁,就给了谁权力

两周前,录音过程中,我打断了 JR 的说话。

当时他正在这期节目里讲如何把鞋穿坏了的故事。他说:”这双跑鞋太薄了,侧边的缝线很脆弱……“还没有等他把话讲完,我就打断他:“你不应该怪这双鞋,或这个品牌或这家公司,这是一双跑鞋,你却穿着它去踢球,自然容易穿坏,问题在你,不是这双鞋。”我接着说,“实际上,不只是这件事,你需要留意每一次抱怨。因为,当你怪谁,你就给了谁凌驾于你的权力。”

怪鞋子不好,你会碰见更多劣质商品和不良商家。怪公司不好,你会带着怨气工作或者换更多无法令你满意的工作。怪出身贫寒,你会带着自卑自暴自弃。怪遇人不淑,你会在人际关系中处处碰壁。当你怪这个怪那个时,你将属于自己的权力拱手让人,让对方凌驾于你之上。

为什么不换一种角度思考,停止抱怨,想想自己可以做什么去改变局面?

我在这期播客里听到时间管理专家 Dan Martell 对于如何看待时间的看法,也和这个主题有关。

每个人都有自己局限性的信念,认为世界会阻止他们实现更多的目标。

比如人们会常说:”我没有时间健身、读书或学习。“这时,无论(你选择)占用你时间的是工作、家庭还是其他什么东西。一旦你开始抱怨,你把原本属于你的,掌控自己时间的权力,给了别人。而如果换一种说法,你可以夺回这种权力,比如:“我选择不花时间去锻炼、读书或学习。因为我想完成这个项目,我想看电影放松,我想和朋友叙旧。”这样一来,你知道是你在做选择。既然你选择了过去,那么你也可以选择未来。

不要怪这双跑鞋,是你选择了错误地使用它。哪怕真的质量不好,下次你也知道如何避免。没有人能阻止你。

这都由你掌控。

目标的网络

一个行动的副作用,也能加强你的目标。这就是“目标的网络”。

某天下午,在电脑前久坐了2小时之后,我决定起来放松一下。一般情况下,我会去阳台看看窗外,或是看看电视,或是下楼散步。这一次,我选择了边打扫卫生,边听播客。

当我做出这个决定时,突然想到,这不就是几天前在播客里听到的“目标的网络”吗?打扫屋子这件事让我活动了筋骨,换来了整洁的家庭环境,它符合我健康和自律的目标。同时,当我边听播客时,可以收获有趣的想法用于实践或是写作,它符合我学习和创作的目标。那么,做家务时听播客这件事,同时强化了我的四个不同目标(说不定老婆还能给我点个赞🤣)。

这种一石多鸟的效应,可以被称为“目标的网络”,它来自于一本叫做《极度早退休》的书:

在目标的网络中,负面的副作用被尽可能地消除,目标被选择为具有相互加强的正面副作用。如果一个目标被看作是主要目标,那么副作用可以被看作是次要目标。然而,当次要目标相互加强时,它们可能更容易实现,甚至在原来的主要目标失败或根本无法激发的情况下变成主要目标

具体来说,选择爱好是为了让它们能够相互配合、相互加强,甚至变成一项工作。例如,写论文作为一项工作(主要目标),具有锻炼编辑技能的副作用,结合创意写作和系统管理作为业余爱好,可以导致编辑工作(新的主要目标),这时,新的主要目标又具有排版技能的副作用。当排版技能与创意写作相结合,则可以导致自己出版一本书。

也就是说,目标的网络意味着,始终考虑一个行动的次要和次次要效应,并努力使该行动积极地加强你的其他目标。比如说,写博客这件事就能强化我的多个目标:它可以帮助我思考、促进我学习、提升写作能力、以及收获读者和帮助他人。比如说,当我采取 OMAD 式节食,我会收获更加饱满的精力、更好的身形以及用少吃两餐节省出来的时间用于写作。

如果说,“目标的网络”的要领是用一个行动促进多个目标,那么,“目标的网络”需要你回避的事情,就是隔绝地去做某件事情,甚至因此牺牲你的其他利益。比如,只是为了钱而作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从而牺牲了健康、荒废了青春。又比如,只是为了更多的读者而去写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或是,只是为了一时的快感而去暴饮暴食、追剧或是纵欲。这些行动都不符合“目标的网络”的原则。

只有时刻考虑“目标的网络”,你能提高效率,从而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接近更多的目标。

破碎的窗户

如果不补上一扇破碎的窗户,就会出现更多破碎的窗户。

我从这篇文章读到”破碎的窗户理论“,它的出处是一篇发表于1982年的亚特兰大杂志的同名文章。作者认为,可见的忽视迹象会改变人们对环境的看法,并导致更多的忽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会变得越来越糟。

社会心理学家和警察都倾向于同意,如果一栋楼的一扇窗户被打破,并且没有被修复,那么所有其他的窗户很快就会被打破。这在好的社区和破旧的社区都是如此。破窗行为不一定会大规模发生,因为有些地区居住的是坚定的破窗者,而其他地区居住的是爱窗者。然而,一扇未修复的破窗是一个信号,表明没有人在乎,因此破除更多的窗户没有任何代价。

我想你能同意,这个理论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都能成立。

小长假之前,我参加了孩子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老师们不约而同地,都没有谈这次考试的成绩,而是更多地强调家长应该配合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这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在这个学年的开学初期,我就和 JR 约定,六年级里,我们不追求考试排名,但需要一起在细节上弥补之前的不足。比如,每天记录好作业清单,写更整洁的作业,每天收拾好书包和书桌,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等等。

道理很简单,我们不一定知道怎么做可以提高成绩,但一定知道哪些坏习惯会阻止你取得好成绩。找到自己的不足和短板并改进它们,其实就是补上破碎的窗户。当我们容忍在一件事情上不仔细认真,我们就会在更多的地方松懈。只有通过不容忍任何短板的态度,我们才能防止出现更多短板。

至于我自己,每天我会在日记里回答两个问题:我做了什么该做的事情,以及,我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第二个问题,是我能找出破碎窗户的方式。

是否愿意补上破碎的窗户?我们的选择将带领我们去往不同的地方。

智慧在于回避

我妈常拿一件事笑话我。

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有次我妈去接我放学,老师一看见她就告我状。老师说,“今天下午幼儿园组织孩子们去看电影,就你们家的不听话,好说歹说就是不肯去,我们只好派个老师留下来陪他。”我妈把我领到旁边,偷偷问我,“为什么不肯去?”我说:“这么多小朋友一起去,万一失火了,人挤人跑不出来怎么办?”我妈当场晕倒😓。从此,这件事就成了陪伴我一生的笑柄。

以前爸妈笑我胆小,我还不高兴,现在年纪大了,反而觉得胆小并不是坏事。回顾我的人生经历,虽然距离家财万贯还很遥远,但小日子过得顺顺利利。以我如此懒散的人生态度,能够拥有现在的一切,除了运气之外,多半和胆小有关。至少在积累财富方面,普通人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回避风险,而胆小的我,在这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

前不久的文章里推荐了两个播客,其中一个播客(Founders)的主播 David Senra,最近有机会去查理芒格家做客。经过3个小时的面谈后,David 总结了四条查理的智慧,其中第三条是:聪明人不抱怨问题,他们回避问题。或者说:智慧在于回避。

没想到,查理和我心有戚戚🤣。毫无疑问,当查理说出智慧在于回避时,我们立即能够想到的就是回避投资风险。查理和巴菲特这个黄金搭档谈到投资时,经常会说她们不投什么公司:他们不投资自己能力圈以外的公司,不投资盈利模式复杂的公司,不投资赚钱很难的公司。伟大的公司很少,但伟大的公司的问题和风险更少,所以,查理认为,投资上的回避,在于回避复杂难搞的公司。

回避也适用于人际交往。好的人际关系和伴侣,是人生的基石,查理认为,伟大的人和伟大的公司一样,她们产生更少的问题。你的周围一定有那种喜欢抱怨的人,不诚信的人,贪小便宜的人,麻烦不断的人,总会掉链子的人,你应该回避她们。你应该和优秀的人交往,和她们建立长期关系,相互促进。

查理今年99岁,依旧可以谈笑风生,可见在健康上,回避也是一种智慧。我不知道查理的生活习惯,但从最近读的一本书里,我了解到了,他从十几岁时,就学会了避免生气。生气会让哪怕是最聪明的人也失去理智,而失去理智会让人犯下大错。回避生气,加上每天都做自己喜欢的事,可以让查理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通过回避抽烟、喝酒和熬夜等不良习惯,我们可以获得身体上的健康,所以,懂得回避,也是养生之道。

这些就是我从自己和查理芒格身上学到的关于回避的点子。你很难知道如何成功,但你很可能知道如何失败。避免那些让你失败的人和事,就是智慧。

如何给孩子讲故事

抓住这些要点,孩子会爱上听你讲故事。

我们家 JT 今年三岁,最喜欢的人是妈妈,但只要我答应给他讲故事,他连妈妈也可以不要🤣。我讲的故事,全是临场发挥的命题作文。每当要讲故事时,我会问 JT,“你想听什么故事?”他会想一想,然后要我讲某种工程车和某种小动物的故事(比如消防车和小鸟的故事)。拿到题目之后,我会先花几秒钟时间构思一个剧情,然后就开始即兴发挥,一边讲一边补充细节。

JT 特别喜欢我讲的故事,原因有两个。其一,我的故事都不重复,其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这些故事都包含一个悬念。就像著名的戏剧套路“英雄的旅程”一样,我的故事中的主角一定会遇到一个困难。每当讲到困难出现的时候,我都会停下来,问问 JT,“怎么办呢?”这时他的眼睛会睁得大大的,着急地想办法。然后,我会开始讲故事的后半部分,主角如何解决这个困难。这样一张一弛的节奏,就是我的故事的魅力所在。

动画公司皮克斯(Pixar)在它的22个讲故事的规则里面,有一个好故事的公式,可以看作“英雄的旅程”填空版:“从前,有一个( ),每天,( ) 。直到有一天 ( ),因为这样, ( ),因为这样,( ) ,直到终于( )。”

好的故事不一定要有逻辑,也不需要发人深省,但它一定要包含一个困难。举个例子,昨天我说的这个消防车和小鸟的故事就包含一个困难:消防车想要找朋友。

有一辆勤劳的消防车,每天不分昼夜地工作。无论是扑灭火灾,还是救助遇到困境的人们,这辆消防车经历了很多让他高兴或悲伤的事情。工作之余,他想把自己的经历说给人听,可是他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交朋友。有一天,一只小鸟停在刚刚熄火的消防车顶上休息,那是一个下雪的冬天,消防车看到了小鸟,赶紧邀请它飞到更暖和的驾驶室里来。小鸟很感激,也对这个大个子的工作感到好奇,开始和消防车聊天,并逐渐熟悉起来。以后每次出去执行任务,消防车都带上小鸟,他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除了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这个核心要素之外,给小朋友讲故事,还需要注意这几点。

  1. 讲贴近生活的故事。你需要用孩子听得懂的话,讲她能理解的剧情,并且,由于没有限制,你可以天马行空,把故事的场景安排在自己家里,或孩子熟悉的地方,甚至,你和孩子都可以成为故事中的主角。
  2. 讲简单的故事。想要让孩子第二天还能记得你的故事,这个故事必须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它只需要一两个角色,只用包含一个完整的”英雄的旅程“。问题解决了,故事就应该结束,如果他还想听,可以讲成一个系列,但是彼此间独立存在的小故事。
  3. 避免恐怖要素。我曾讲过一个巴士车和小乌龟的故事,算是反面教材。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幼儿园的小动物们坐巴士去公园。上车时有11个小动物,可是到了公园之后,下来的只有10个小动物,有一个小动物不见了(恐怖气氛出来了😓)。后来,老师终于在一个座位的下面发现了小乌龟,原来它睡着了。听完这个故事,JT 晚上做噩梦大哭。从此以后,我讲故事会小心避免任何恐怖的元素。
  4. 有限制才能快速创作。就像一开始说的,我的故事都是命题作文,孩子给我两个人物,我就开始即兴创作。在划定的范围内讲故事,反而能让我即兴发挥,每次都讲出不一样的有趣的故事。Derek Sivers 有个视频讲的也是“限制让你自由”的道理。

最后,通过给孩子讲故事,你不但可以锻炼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些故事和你们一起相处的时光,会永远刻在你和孩子的脑海里,成为最珍贵的回忆。

成为百万猴子

立下“今年再写300篇博客”的 flag 之后,我已经发布了十篇文章。这十篇的长度都差不多,有的写起来轻松畅快,有的写起来令我抓耳挠腮,不过好歹都能按时完成。连续写十篇,算是一个小小的里程碑。

今天有点困乏,冒出了一点点“要不休息一天吧“的念头。警惕之下,准备用这个”百万猴子“的故事,给自己打打鸡血。

当你把一只猴子和一台打字机放在一起,猴子可能会拆掉打印机,也可能模仿人类,在打印机上随意地按键。假设猴子选择不断按键,那么当按键时间达到无穷时,猴子几乎必然能够打出任何给定的文字,比如莎士比亚的全套著作。

这是一个称为”无限猴子“的定理。这个定理还有一个扩展版本:如果给无限只猴子无限的时间,它们能即时产生所有可能的文章。这个版本,也称为”百万猴子“理论。

百万猴子提醒我们,只要不断创造,总会有闪光的时候。

拿写作来说,通过不断发布,不但我们可以提升写作能力,并且,如果我们能像猴子一样,清空大脑,不计较成败,只是专注在打字上面的话,还能创造出更多作品。

尽管现实中,拿我举例,大部分的文字都不那么令我满意,就像一百万个猴子一起打字,也只能产出无意义的文字一样。但是,哪怕只是和自己比较,我们的作品中,也至少有一半能高于我们自己的平均水平。甚至,其中有十分之一,是让自己满意的作品。也就是说,如果一年写十篇博客,就会有一篇让我满意,那么写300篇,就会有30篇让我满意。两种情况,我应该选择后者。

这就是百万猴子给我的启发。当我心无旁骛,写得更多,就会有更好的文章在不经意间诞生。

如何提问

如何提问是一门学问。

Tim Ferriss 精心设计了11个问题,发送给他采访过的,来自不同领域的精英。他把收集到的132个人的回答,汇集成了《巨人的方法》这本书。读完这本书,我并没有记住某个人的回答,反而是 Tim Ferriss 在前言里对于如何设计这些提问的阐述,让我久久回味。

我花了数周时间测试如何安排问题的顺序,以获得最佳答案。对我来说,正确排序可以说是一个秘诀,不管你是想在8到12周内学会一种新语言,克服一直以来对游泳的恐惧,还是在喝咖啡时向潜在导师请教。如果问题很好,但顺序不对,你就会得到糟糕的回复。相反,如果仔细考虑一下顺序,你就会得到惊喜,但大多数人不会这样考虑。- Tim Ferriss

问什么问题很重要,提问的顺序也很重要,但大多数人并不这样考虑。

他的十一个问题分别是:

  1. 你最常当作礼物送给他人的3本书是什么?
  2. 最近有哪个100美元以内的产品带给你惊喜感吗?
  3. 有没有某次你发自内心喜欢甚至感恩的“失败”?
  4. 你长久以来坚持的人生准则是什么?
  5. 你做过的最有价值的投资是什么?
  6. 你有没有什么离经叛道的习惯?
  7. 有没有某个信念、行为或习惯真正改善了你的生活?
  8. 你会给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什么建议?你希望他们忽略什么建议?
  9. 在你的专业领域里,你都听过哪些糟糕的建议?
  10. 你如何拒绝不想浪费精力和时间的人和事?
  11. 你用什么方法重拾专注力?

读完你会发现,这些问题是由易到难排列的。关于如何排序,Tim 说:“举个例子,“人生准则”问题是我的播客听众和导师最喜欢的一个问题,但这个问题很大,会吓着很多人。我可不想把我要采访的大忙人吓跑。他们可能会很快拒绝:“抱歉,蒂姆,我现在没有时间哪。”那么,该怎么办呢?很简单,先用一些小问题让他们热热身,比如,经常送别人什么书、买过什么100美元以下的东西。这些问题没那么抽象,更具体一些。”

我在拜访客户时,通常也会从天气或最近的新闻聊起,而不是开口就谈正事。这种叫做破冰(break the ice)的聊天方式和正确提问的顺序一样,都遵循着通过从易到难,从而让对方放松下来的考量。

除了顺序,如何设计那些看似简单的提问,Tim 也花了心思,比如前两个提问看似寻常,背后却有着精妙的设计。

  1. 你最常当作礼物送给他人的3本书是什么?

“你最喜欢哪本书?”这看似是一个好问题,没有恶意,又很简单。但在现实生活中,它却是个很可怕的问题。我所采访的人都读了上百本甚至上千本书,因此,要想找出最喜欢的那一本,需要费一番功夫。这个问题会让他们发愁,他们如果给出答案,这个答案随后就会被引用,被收录到文章或维基百科中。“经常送别人什么书”这个问题难度较低,更容易让人回忆起来,并且暗示他人有所获益,而“最喜欢的书”没有这些优势。

  1. 最近有哪个100美元以内的产品带给你惊喜感吗?

这看似是一个随口提出的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它为忙碌的受访者提供了一个轻松的切入点,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可以立即行动的建议。更深层的问题会引出更深层的答案。但是,深刻是知识的基础,它需要深入的消化吸收。为了保持前行,人们(包括我在内)需要短期的回报。为了实现这一点,我在书中问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提供了切实、简单、通常很有趣的答案,它们可以慰藉一下你的辛劳。为了吸引受访者回答那些较大的问题,这些较为放松的小问题十分重要。

读到这里,你应该和我一样,不仅发现提问也有这么多讲究,也会感受到 Tim 在播客上的成就离不开他的认真雕琢。我想继续引用他的一句话当作结尾:

“问题问得好,事情就解决了一半”,约翰·杜威的这句格言说得没错!

越无礼的书,越是好书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最重要的事)是一本关于投资决策的书。它在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上位居第1,818,249位(你没看错,排名180万开外),但它是我今年读过的财经类书籍里,最喜欢的一本。

为什么呢?因为这本书足够无礼。仅仅读了两页,我就爱上了这本书。它的无礼体现在说话直接果断,使用大量的”你应该、你不能、你必须“这样的词语,言语中透露出一种你爱听不听的气势。比如这一段:

记住,你的投资目标不是赚取平均收益;你要做的是比平均水平更好。因此,你的思维必须比别人的好 - 既要更强大,又要在更高的水平上。由于其他投资者可能很聪明,消息灵通,而且高度电脑化,你必须找到他们所没有的优势。你必须想到他们没有想到的东西,看到他们错过的东西或带来他们不具备的洞察力。你必须以不同的方式作出反应,以不同的方式行事。简而言之,正确可能是投资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这还不够。你必须比别人更正确......根据定义,这意味着你的思维必须是不同的。

感受到我在说什么了吗🤣?每当我读到这样的句子,立即就能感受到作者的自信和能量,我就知道我在读一本没有废话的书,一本有价值的书。

因为,当一个作者能够不在乎销量、不关心读者的感受、说话没有委婉的铺陈时,我知道他在说真心话、而且他的自信来自于自己的成功经验。这样的作者一般都已经在自身领域里获得了成功,他们并不是职业作家,不靠卖书为生。他们写书也许是业余爱好、也许是被出版商怂恿、也许是不能忍受其他作者的平庸,于是亲自上阵,将毕生的经验通过书本传授给有缘之人。

这本书的作者 Howard Marks 是职业投资人,身价22亿美金。很显然,他不用在意自己的书是否畅销,不用考虑读者读起来的感受。并且,他的成功足以证明,真的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当 Howard 这样的作者说出”你必须、你不能、你应该“时,我会高兴得笑起来。

我并不是在比喻内心的喜悦,当我读到这样的书,我真的会坐在床上,手捧 Kindle 傻笑起来。

之前还有两本书也让我这样笑过,其中一本是英国作家 Arnold Bennett 在100多年前写的《如何每天活上24小时》。这本书也相当无礼:

你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你太累了,晚上无法做程序以外的事情。对此,我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如果你平时的工作如此劳累,那么你的生活平衡是错误的必须予以调整。一个人的能力不应该被他日常的工作所垄断。那么,该怎么做呢?

Arnold 是他那个时代最高产(也最成功)的作家之一,所以当他写一本关于如何生活,如何提高效率的书时,他不想浪费彼此的时间。他知道你的问题在哪,所以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应该怎么做。

另一本让我开卷便大笑的书是文案大师 Gary Halbert 的 The Boron Letters。让我随便挑选一段:

我想强调的一点是,你必须非常清楚,非常具体地说明你要他做什么。牵着他的手,准确地把他带到你想让他去的地方。告诉他订货券在哪里。告诉他把它填好。告诉他附上付款。告诉他要寄多少钱。告诉他支票和汇票应该写给谁。告诉他使用这个信封。告诉他这个信封不需要贴邮票。(如果不需要的话。)告诉他把信封放进邮件。而且,最重要的是,告诉他现在就做这一切! 就在今天! 告诉他如果匆忙行事会得到什么,告诉他如果拖延会失去什么。

无独有偶,Gary 是他那个年代通过邮递广告赚到最多钱的文案大师,当他分享自己的专业技巧时,容不得读者有任何疑问🤣。当作者不拐弯抹角时,读者也没有浪费自己的时间。

上面提到的这三本书,都是无人问津的冷门书。它们的作者无礼、直接甚至有些傲慢。但这样的书和作者,总能让我相见恨晚,心存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