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blog

每个人都搞砸了

作家 Anne Lamott 在61岁生日的前一天,写下了十二条关于人生真相的箴言,她把帖子发布在脸书上。人们都喜欢这个帖子并疯狂转发。TED 甚至邀请 Anne 就这十二条箴言做了一个演讲

十二条里,我尤其喜欢这一句话:

每个人都搞砸了,破碎了,粘人了,害怕了。每个人都是如此,即使是那些看起来最得心应手的人。她们比你想象的更像你一样。因此,不要将你的内在与别人的外在进行比较。

继续阅读

不材之木

没有才能也许是更高级的才能。

《庄子》之《人间世》讲了一棵不能成材的大树的故事,耐人寻味。林语堂翻译的很好,让我借用一下。

有一个名叫石的木匠到齐国,经过曲辕,看见一株祭土地神的栎树。这棵树大极了!树荫下可以卧牛千只,树干的圆径有百围,干身像山那么高,直到八丈以上才有树枝;可以用为造船的材料,就有几枝。看的人多极了,而木匠却看都不看,就走了过去。他的徒弟饱看一番后,追上木匠问道:“自从我拿斧头跟随先生学艺以来,从未见过这么好的木材。可是先生却看都不看一眼就走了,这是什么道理?”

继续阅读

创作者与 AI

我觉得所有关于 AI 无法替代人类创作者的观点都没有说到点子上。

问题根本并不是 AI 是否可以获得真实人类情感。

如果有一天 AI 可以完全(99.9999%)复现人类情感,是不是所有诗人、音乐家、作家、画家、建筑师,都可以下岗了呢?

当然不是。

继续阅读

向上坠落

从小,我的心中有一直有个念头:某一天我会遇见一件很特别的事情,那件事会彻底改变我,往更好的方向。

当年的念头,似乎是我为自己偷懒找的借口。没想到的是,我在40岁左右,真的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被 Richard Rohr 称为《向上坠落》。

《向上坠落》的副标题是“两半人生的精神性”。把人生分为两个部分,是卡尔荣格最早提出的概念。在第一半的人生里,我们努力学习、工作、建立事业和家庭,为第二部分的人生创造一个容器。第二半人生(the second half of life),是关于如何忘记前半生所建立的一切,我们在第二半人生里试图找到自我,以及人生更深层的意义。

从第一部分人生到第二部分的转变,被 Richard Rohr 称为“坠落”(falling)。最近几年发生在我身上的改变,与这些“坠落”的特点相符。

继续阅读

两种学徒期

两年前,Brent Underwood 花光所有积蓄,买下了位于美国加州的一个废弃小镇,在 YouTube 开启了一个叫做「鬼镇生活」的频道,通过视频介绍小镇里的一切。

继续阅读

异步时间

异步时间让你每一天感到充实,并带给你差异化的优势。

如果你和别人在差不多的时间起床,差不多的时间上班,差不多的时间午饭,差不多的时间回家、睡觉。你的时间和其他人是完全同步的。在同步的时间里,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总有人可以随时找到你,你也随时可以和他人交换信息。你被束缚,无法抽身。你身心疲惫,但不知道怎么恢复。你还有梦想,但似乎无法迈出一步。

继续阅读

快乐三十分 088 大迫杰与《决战前》,世界一流运动员的思维方式

收听地址:苹果播客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其他客户端

show notes

谁是大迫杰,什么是箱根驿传,以及我从《决战前》这本书里学到的十二件事:

  • 写日记为了磨练说话能力
  • 注重过程,而非结果
  • 关注自己才能长进
  • 用行动说话
  • 不找借口
  • 具化梦想
  • 生意就是生意
  • 俄勒冈计划的传承
  • 关于挑战
  • 关于跑步
  • 关于马拉松
  • 运动员的价值

继续阅读

鸡娃不如鸡自己

鸡娃的家长有两类。第一类来自名门望族,希望通过鸡娃让孩子成才,延续家族财富和地位。第二类来自普通家庭,希望通过鸡娃让孩子过上富足的生活甚至实现阶层跳跃。如果你属于第二类,不妨也鸡一下自己。

继续阅读

沟通注定失败(Wiio 定律)

我尽量回避沟通,有三个原因。

第一,如果对方对我提出批评,多半偏见已经形成,沟通无法解决问题,只会加深误解。参见《听不进去的反驳》。

第二,如果对方不能理解我的内容,多半源于时空背景的差异,三言两语的沟通,不足以弥补这样差异。

继续阅读

我的三种笔记

我的笔记分为三种:记录下来的、分享出去的和……待会告诉你:)

记录的

每天,我都会读大量的 newsletter、博客、电子书以及听播客、听电子书和看视频。当遇到让我共鸣的想法,我会立即保存下来。

读过喜欢的文章和推文,我会存到 Raindrop 里。文章里喜欢的段落,我通过 Matter 标记高亮,写下评论,同步到 Obsidian。有时碰到喜欢的句子,我也会随手复制到 Obsidian 的 daily note,然后打上对应的标签。睡前阅读 Kindle 电子书,我会直接在 Kindle 里高亮喜欢的想法,每隔一段时间,同步到 Klib 这个软件里。特别喜欢的书,我会对照自己记录的那些想法,制作成一期播客节目。

制作成内容分享,就是我的第二种笔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