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map is not the territory”是一个思维模式(mental model),它由波兰裔美国数学家 Alfred Korzybski 在1931年提出。
在一篇关于数学语义的论文里,Alfred 通过这2个主要概念,抛出了这个观点:
- 地图不是地理。地图是现实的展现方式,但不是现实
- 地图可能和地理相似,也可能不相似。不同地图反映地理的准确度可能差异很大
我们从小都被灌输各种不同的思维模式,无论是从老人的教导,还是学校的课本,甚至是漫画,说明书中,我们都可以学到处理问题的方法手段。
如果只是生搬硬套,多半会处处碰壁。因为地图的特性决定了,它只能够传达简单的概念,就好像地铁示意图,用来了解换乘方法还行,但绝不能用它来估算不同站点之间的距离。
举两个自己的例子。
1,垃圾时间
曾经因为认同这样的思维方式,而觉得每天只是陪在孩子身边就行了。所以他在写作业的时候我在玩手机,他在打游戏时,我在看电影,一起户外运动时,我在听播客。实际上这样的陪伴,才真的是垃圾。因为孩子们需要的不止是我们在身边,更是我们的投入和关注。
2,数量重于品质
Quantity over quality 没错的,我依然坚信这个道理,但如果只是机械的重复,能力到达平台期后,不会取得更多进展,就好像每天骑车上下班不会让你赢得自行车竞速比赛。我写了50封 newsletter,录了40多期播客,写了300多篇 blog,能力自然是有提高,但如果只是继续简单的重复,无论是品质和影响力都不会有更多发展,我需要的是有质量的数量。
我们在其他领域也一样容易犯类似的错,比如在中国股市生搬硬套巴菲特的投资经历;比如盲目使用 Niklas Luhmanns 的笔记方法,而忘记自己根本不创作任何东西。
大多时候,问题不是出在思维模式上,而是我们没有选对方法,或者过于简化处理。
解决方法
有意识的选择。我们学习的越多,手里的工具(思维模式)也就越多。碰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慢一点思考,搞清楚问题的背景和关键,适合用哪一套或多套工具,如何针对实际情况调整手里的工具。在执行之前,我们需要多花一些时间思考。
回顾。当发现只是陪伴,孩子还是不开心时,我就知道肯定有哪里不对。出现问题没关系,这是我们调整策略和方法的机会。哪怕没有问题时,我们也应该定期回顾一下,我们是否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是否有更好的路径,如何改进现有方案?
最后,我们手里的地图越多越好,它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只是不要忘记,别人的地图一定不等于我们的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