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博客

关系里的安全

你越是爱她,越不想失去她,越要给她安全感,这就是关系中的安全。

早上来公司的路上,听到一段播客里的对话,谈到了关系中的安全,让我不禁按下暂停键,截取这个故事。因为我的人生,恰好处于一种需要建立安全关系的阶段,如果稍有闪失,就会失去心爱的人。

什么是关系中的安全呢?请你读完这段对话,我们再来讨论。


主持人:你刚才提到了一件事,我想深入探讨一下。我很好奇,那就是“安全”。在一段关系中感到安全意味着什么?

嘉宾:我要用一个小孩子的形象来解释给你听,好吗?你有孩子吗?

主持人:有的,是的。

嘉宾:好,能问一下他们多大了吗?

只是为了让我能更好理解。哦,十岁和九岁。那么在十岁和九岁这个年龄段,你还会很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并且从他们出生起你就已经感受到了。他们坐在你的膝盖上,或是抱着你,或者依偎在你的肩膀上或胸口。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中智综合征

你觉得困住中等智慧人群(midwit,后简称中智)的最大陷阱是什么?

George Mack 认为

试图战胜“中智综合症”的讽刺之处在于:如果你是个“中智”,那么你想出来的大多数解决方案都会是“中智”的方案。

我不认同。困住中智的陷阱(中智综合征),并不体现在方法,而体现在目标。我认为,中智是被固有思维困住,无法逃脱的人。他们(包括我)并不缺少好的方法去实现目标,而是一生都在朝着错误目标前进(或不前进)。

刚刚过去的周末里,有两件事让我对这个问题灵光闪现。

首先,是美国篮球运动员库里,在奥运男篮总决赛里的最后几分钟,连续投进4个三分球,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在帮助美国队拿到金牌的同时,也因为他的疯狂表现,成为空前绝后的篮球运动员。作为库里的球迷,为他感到高兴,同时,我忽然冒出一个念头,库里的荣誉和超神的表现,普通人无法企及,就连其他 NBA 球星与之相比,也都黯然失色。那么是不是库里比其他篮球运动员,甚至一个普通篮球爱好者的一生,要更有价值,或者说,从某种角度来看,库里要高人一等呢?我觉得,这就是中智陷阱。喜欢打篮球的想成为职业球员,职业球员想进入NBA,进入NBA的想拿冠军,拿到冠军的想成为 GOAT(历史最佳)。你看见了吗?这是一场永无止境的追逐,你永远无法成为库里(或詹姆斯),意味着,如果你玩的是这样的一场游戏,你将永远无法获得平静和真正的快乐。而跳出中智陷阱,你会发现,荣誉、金钱、地位,这些都不是答案。你有你的人生,你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活出自己的精彩。其他中智怎么看你并不重要,你并不低于库里或任何其他人一等。

接着,JR 昨天晚上打球回来,和我说了一个消息。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你应该公开创造吗

先说我的答案:不应该。

什么是公开创造(build in public)?你可以读读 ai 总结的,或者,用我的话来说,公开创造是将创造过程制作成推文、博客、视频等内容,获得关注度,来帮助打磨和销售产品。

公开创造有利有弊,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利大于弊。对于个人来说,弊大于利。我总结了四个你不应该公开创造的理由,读完最后一个,我相信你会放弃这个念头。

一,浪费时间

假设你创造的产品,是一个 YouTube 频道,那么围绕着创造过程,不断分享经验和感悟,是一个良性循环。“公开创造”这件事包含在创造 YouTube 频道之中,意味着你的精力全部投入在你的事业之中。

可如果你在做的,是一个笔记 app,为了公开创造而去制作的 YouTube 视频,或者其他形式的内容,的确会给你带来关注度,但你付出了最宝贵的资源:时间。如果你将50%的时间用来公开而非创造,本来可以在一年内打磨出来的产品,需要耗费你两年的时间。如果 Notion 的创始人选择公开创造,而非在京都闭关一年,专注生产,Notion 还会取得今天的市场地位吗?

二,损心伤神

让我们假设你擅长网络营销,通过公开创造这件事获得了十万甚至百万粉丝。你还会享受这件事吗?除非你天赋异禀,心理无比强大,否则,关注你的人越多,对你身心健康造成的挑战(和伤害)也就越大。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一些改善生活质量的习惯(二)

由于阅读和写作的主题都是个人提升这个类别,过去两三年,发生在我身上的变化,比之前几十年加起来还要多。

最近半年,我又建立了一些新的习惯,帮助我改善健康,提高效率。想起两年前写过一篇分享习惯的博客,今天这篇,包括五个新习惯,就当作是同系列的第二弹吧。

打扫工作桌

在写完这篇《用 5S 方法整理工作区域》的当天,我就给自己的工作区域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扫除。除了按照文章提到的 5S 工作法整理工作环境之外,我还在设置了一个重复提醒事项:每周五下午2点,提醒我打扫办公桌。

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是减少干扰,保持工作时的专注度。之前我的桌子也不算太乱,但至少有一半左右的文件、书本、工具是不常用的。整理之后,我的桌子更加空旷整洁,视觉上的干扰减少了,精神上的专注提升了。此外,每周一次打扫旮旮角角的灰尘,擦拭屏幕和键盘,也让我每一天都感觉清爽。

晒太阳

几年前我就养成了工作日也要散步的习惯。只不过,之前的我,是在室内散步,围着办公楼走廊转圈。听了这期播客之后,从今年3月开始,我改成了每天四到五次,到户外散步。并且,散步变成了次要目的,晒太阳变成了主要目的。

开始主动晒太阳之后,我每天倒头就睡。也许就像 Dr. Jack Kruse 在播客里说的,晒太阳有各种好处,不过立竿见影的效果是,入睡变得超级快。从此,无论晴天还是下雨,无论是今天这样接近40度高温,还是需要打伞的日子,我每天都会让自己暴露在阳光之下超过一个小时。

晚间力量训练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下狗精神

你拥有的不够多,所以你很危险。你别无选择,只能变得聪明和富有创意。用他们无法拥有的东西来弥补你所缺乏的:这就是下狗精神。- Jason Fried

哪怕只是想到要写这个主题,我的头发都会竖立起来。因为我太喜欢下狗精神,太喜欢被人看低,然后以下犯上,以弱胜强这件事了。

前几天的奥运赛场上,日本男篮完美地演绎了一把下狗精神。特别是队内主力后卫,身高只有172公分的河村勇辉,在面对拥有两个220公分的 NBA 顶级内线的东道主法国队时,毫无惧色,狂砍29分。这只最不被看好的球队,险些拿下比赛胜利。看完河村永辉的进球集锦,我发现比赛过程,远远比新闻报道还要刺激的多。

比如,河村的第一次进攻,就顶着比自己高半米的文班亚马强投三分,命中得分。接下来的比赛里,每一次进球都是极限操作。在防守人的推搡下,身体失去平衡上篮打进;后撤步依旧无法摆脱对方防守,看不到篮筐的情况下凭手感投进三分;一次又一次通过速度撕裂对面阵型,造成杀伤。看完之后,热血沸腾的我对 JR 说,“河村的每一个进球,都在挑战极限。在毫秒级别的空间里,用最大爆发力,最精准的手感,投出最自信的球。无论是身体还是意志,这个亚洲后卫都将自己逼到了极致,甚至突破极限。这样的比赛,无论输赢,都是值得自己骄傲,值得观众尊敬的。”

挑战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对手,甚至取得不可能的胜利,没有什么比这更爽的事情了。记忆里,我也经历过一次不可能的胜利。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一些值得注意的反脆弱形态

如果一个箱子上贴着“易碎品”标签,你觉得“易碎”的反义词是什么?是牢固或强韧吗?不是的。如果一件物品收到冲击容易破碎,那么它的对立状态不应该是强韧从而不易碎。强韧相对于易碎,只是中立词,因为强韧的东西对于冲击没有反应。易碎的反义词,应该是那些从冲击中受益的特性,并且,这个世界上并没有这个词。不过,我们可以把这种从波动和冲击中受益并成长的特性统称为“反脆弱”性。

昨晚开始重读《反脆弱》,作者在书的前言里列了一个表格,罗列了许多事物在风险下的三种状态。这次读起来,许多符合我的经验,是我正在践行的,甚至在博客里提到过的。有些则给了我新的启发。

我挑选那些对我触动最大的分享给你,格式为:加粗的是事物名称,紧接着用“/”符号间隔开来的的三种状态分别是原文给出的这种事物的”脆弱类/强韧类/反脆弱类“。后面的描述,则来自我的解读。

显然,为了适应冲击和变化,降低自身风险,我们应该追求反脆弱的形态。此外,这些分类,和我的解读,都是基于作者和我的个人经验,并非科学文件。(恰好经验相对于科学,是反脆弱的)

错误。厌恶错误/错误只是信息/喜欢错误(因为它们很微小)。没有什么是失败和错误,我们收到的,都是反馈和经验(所以应该喜欢)。

错误。不可逆的、严重(但罕见)的错误,崩溃/(无)/产生可逆的小错误。与其追求稳定而墨守成规,导致在一次大的风险时崩溃,不如一直尝试新的东西,从无伤大雅的小错误中成长。

科学。理论/现象/启发法,实用技能。学理论不如观察现象,更不如在实践中学习一项实用的技能。

思维方式。现代/中世纪的欧洲/古代地中海地区。还记得我在林迪生活里写道的林迪式的思维方式吗?越现代的思维方式,越脆弱。

人际关系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我在 Windows 上用这十个工具

尽管我是个重度苹果用户,由于工作需要,平日使用的却是一台 Windows 电脑。现在回想起来,超过90%的阅读、笔记、和写作,都是用这台 Windows 电脑完成的。好比现在,我也正在用它写下这篇文章。

用得久了,哪怕不是属于自己的电脑,我也需要给它装上一些必备的软件。经过多年的打磨,如今只留下了这十个,足以满足我所有的需求。接下来让我告诉你,它们分别是什么软件,以及我在使用它们时的一些小技巧。

一,Flow Launcher

我在 Mac 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软件是 Alfred,一个快速启动工具。在 Windows 上,我用来替换 Alfred 的,是 Flow Launcher。尽管后者没有 Alfred 那般强大,不过好在免费,基本功能也够用。

我只用 Flow Launcher 干两件事,搜索和启动。谈到搜索,除了主要用来搜索谷歌之外,最近逐渐将部分需求,改为搜索 Perplexity。添加搜索 Perplexity 的方法很简单,在“设置-插件”里找到“网页搜索”插件,添加一个搜索,给它取个标题,分配一个触发词,然后在“打开链接”里放入 https://www.perplexity.ai/search?q={q} 即可。

二,Rize

Rize 是个 Mac 和 Win 上都有的时间追踪工具。简单来说,它记录你花在电脑上的每一分钟,并按类别分类,以此提醒你,时间都去哪了。

最近一周,我开始更深度地使用 Rize,除了每天观察自己的工作效率,我还开始用 Rize 来设置番茄钟。这里想要告诉你的一个技巧是,Rize 除了可以调动系统提醒,你还可以在设置-通知里打开它独有的强提醒“Toaster Notification”。打开之后,当我设置番茄钟时,可以选择项目、目标、具体干的活,结束后还可以给自己打分,算是非常强大的番茄钟工具了。如果你想试试 Rize,用这个链接注册,试用结束后,头三个月可以75折。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林迪生活

一百年前人类的生活方式,与当前社交媒体上最时髦的生活方式,哪一种更适合你?不要犹豫,你应该和我一样,选择前一种。

一种事物,每多存在一段时间,它的寿命将成正比地增加。换句话说,已经存在百年千年的事物,将继续存在百年千年,这就是林迪效应。将林迪效应运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以降低我们的风险和成本。我打算从阅读、饮食、创作、锻炼、思维等方面,和你一一讨论,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符合林迪效应的。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可证伪

人们常常嘲笑特朗普(前)总统是个大嘴巴,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口不择言是他的制胜法宝。

比方说,由于前不久在竞选活动中,公开支持比特币挖矿、支持个人持有比特币、反对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特朗普获得了比特币爱好者的一致好评。可是没过几天,他又出人意料地炮轰萨尔瓦多总统纳伊布(Nayib Bukele),将罪犯都输送到美国。由于纳伊布在比特币社区里的呼声很高,这样的发言又激怒了很大一部分比特币爱好者。仅仅几天时间,特朗普的言论就如翻江倒海般地席卷整个比特币社区。无论你是否支持他,至少你无法忽视他。

也许你会说,政客的台词,都是被精心设计好的,但特朗普不属于读稿的政治家。他的发言,尽管遵循一定的框架,但大部分时候,都是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自由发挥。

并且,如果我们稍加分析,特朗普的大嘴巴言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可被证伪。正是因为这个特点,让他被人记住,赢得信任,最后脱颖而出,(不出意外的话)再一次坐上美国总统的宝座。如果我们可以从特朗普身上学到什么智慧,那必须是,说点可证伪的话

说点可证伪的话(make it falsifible)

什么是可证伪的话呢?让我们先看看一个文案专家给出的写作建议: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像大佬一样写邮件

在外企工作20多年,回想起来,推进工作,几乎都是靠写邮件(Email)完成的。尽管没能靠写邮件,成为大佬,不过,我还是积累了一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写邮件的技巧。

恰好最近在 Reddit 看到一张图,叫做“如何像大佬一样写邮件”,让我借此机会,也分享三个,帮助我解决问题的技巧。

像大佬一样写邮件

f98jj46mrs7d1.jpeg

如果你已经有一些工作经验,看到这张图片,可能跟我一样会心一笑。图片里打叉的说话方式,看起来更礼貌,更像是社会新鲜人的口吻。而打勾的那些说话方式,不能说是大佬派头,但读起来能让人感觉更自信(让我想起特朗普),甚至说,更强势一些。

这样的写邮件风格有没有用?我觉得要看场合,看对象。如果是给同僚(特别是关系不太好的那种),或者是级别比你稍高,但又不是直属领导的同僚写邮件,适合使用这样的语气。因为更坚决和强硬的态度,能引起对方重视,进而加快处理你的要求的目的。

如果你真的是个大佬,给下属写邮件,我倒觉得大可不必这样冷冰冰。至少我接触过的大佬们,给员工写群发邮件,或者私聊邮件时,都会特别注意礼貌,让你有被尊重的感觉(当然不是每个大佬都这样)。

我的三个建议

第一条,我称之为“远交近攻”。

简单来说,当你给没有机会见面,甚至打电话都很困难的人写邮件时,最好放低姿态,极尽可能的做到最大程度的礼貌。比如,当我给海外同事写邮件,拜托她们帮我做事时,我会使用几乎是恳求的语气(反正动动嘴皮也不花钱)。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是中国的同事,或其他公司需要联系的对象,多半你们有机会见面。俗话说,见面三分情,一回生二回熟,如果邮件和电话解决不了的事情,总归可以约着见个面,现场解决。可是,海外的联系对象就不一样了,绝大部分时候,你们可能永远不会见面,只能通过邮件进行沟通。特别是时差在10-12个小时的那些地区(北美、南美),工作时间打个电话都很困难。这种情况下,别人可以帮你,也可以不帮,可以早点帮你,也可以晚点帮你。如果你想不花成本的情况下,提高自己在对方的优先级,就只能通过写邮件的方式。而我能想到的,除了威逼利诱(下策),就只能是做到尽可能的礼貌。

第二条,我称之为“给你一个理由”。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