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学者张素民在《我的读书经验谈》一文中写道:
我爱读名著的重要原因,是在名著的“烟斯批里纯”(Inspiration)。
名著是大思想家的杰作,最富于思想。用字造句,也非普通书可比。普通书只可增加 information 而不能启发理智。外国的大教授与普通教授的分别也就在此。大教授说话,是无精神、无条理的。但他杂乱无章地讲,句句有意义,句句足令人深思。普通教授是有精神,有条理的,而他所能供给你的,只是 information 而已,但这也不过是我国人之所好。有些人欢喜 informative 一类书,我个人是就欢喜 inspiring 一类的书。
好一个“烟斯批里纯”(Inspiration)和 information 的对比,几句话就把我如鲠在喉的一个想法解释的清楚而形象。
当我消费内容时,也一样喜欢 inspiring 一类的书、文章、播客。比如我在自己关注的流行哲学、自我意识、创作、写作、禁食等等话题方面,对于那些10天速成,或者理论教条之类的 information 型文章,向来是不屑一顾的。大部分时候我更愿意聆听作家,学者,创业家“杂乱无章”地讲上2个小时。往往他们的三言两语无心之言能让我有所感悟,进而采取行动,做出改变。
当我创作内容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肺腑之言,切身感受启发到读者,而不只是写一些“如果你做到1、2、3,就能达成4、5、6”这类只是提供信息的文章。
但读者并不都和我一样,大部分人很明确的知道自己要什么(其实不一定),所以我要么能提供他们需要的信息,要么就被忽略。这也是为什么我需要更接地气,创作不同形式内容的原因。
如果你也有很 inspiring 的话想说,不妨和我一样,先通过足够优秀的 information 获得更多的听众,然后在他们卸下防备的时候,冷不丁地 inspire 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