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那么

亲爱的,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的如果那么。

就拿记笔记来说。我看到太多人,折腾笔记格式、方法以及花里胡哨的首页。“如果我有一个完美的笔记系统,我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记下更棒的灵感,写出更好的文章。”亲爱的,你不能。在记笔记这件事上,你的如果那么,不成立。

为什么很多人会相信一些不成立的逻辑呢?

我想,这种线性思维继承于学校阶段。大多数人读完大学,已经在学校呆了16年。这16年里,很多事情都可以用如果那么解释。如果刷更多的题,就能考更高分。如果考得更好,就能拿更多零花钱。如果听老师的话,就能获得表扬,成为班干部。

我们早已习惯,用分数和其他一些标准来衡量自己。只要我达成这个标准,我就能获得对应的回报。学校就是一个充斥着简单逻辑的世界,一切都可以用如果那么来解释。

而当我们来到了真实世界,自然而然的,还是习惯性地朝着一些标准努力。而在那些没有标准的事情上呢?我们想当然的给自己设定了一些标准。比如:

如果我更擅长记笔记,就能写作更棒的文章。

如果我更懂摄影技术,就能拍出更好的照片。

如果我看过更多投资书籍,就能获得更好的收益。

如果我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就能升职加薪。

如果我投入了更多的精力(焦虑),孩子会对等的更爱我。

非常抱歉地说,如果你相信一些并不成立的逻辑,朝着一个不存在的标准去努力,你不会得到期待的回报。因为真实世界是复杂的、随机的、不可预测的。没有谁会考虑你的感受,为你的标准背书,承诺你想要的结果。

如果我不在意结果,只是享受过程,那么我会更快乐。

这条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