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博客

精进就是意义

用一生的时间,精进一种技艺,就是人生的意义。

今天讲三个与精进有关的故事。

前阵子,我和老婆聊天时,她提到了某个女同事的老公老张。老张是土生土长的上海青浦本地人(上海郊区的土著居民喜欢用“本地人”称呼自己,市区居民不用这个词),工作是公交车司机。不过,他开的公交车比较特殊,叫做“71路中运量”,或者“71路专线”。这条公交由西向东,沿着上海的主干道延安路,横跨整个浦西。我老婆说,想要开这条公交可不简单,需要从有经验的公交司机里层层选拔,通过一些考试才能上岗。由于工作特殊,老张很少有机会陪家人休假旅游。并且,明天早上4点就要出门,晚上8点就要上床睡觉。

我说,这份工作牺牲也太大了,不能旅游也就罢了,晚上那么早睡觉,没有自己的业余爱好,也不能辅导孩子作业。老婆也赞同,不过,她说老张还是很照顾家人的,因为全家都要吃他烧的饭。每天下午3点下班后,老张就去菜场买菜,然后回家给老老小小一家人做一桌子丰盛的晚餐。我说,这每天下班就做饭,也够累的。老婆告诉我,累是累,不过老张喜欢烧饭这件事,他从不抱怨,也不让爸妈和太太代劳,他只是很享受去做这件事情。

说到这里,我开始羡慕起老张来。因为看似平凡的生活,他却默默地通过精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静和意义。白天,他通过做好每个细节(71路比较特殊,有专属的车站,道路和电线,开门和地铁一样),改进细节,服务成千上万的乘客。晚上,通过一天又一天的煎炒烹炸,做出越来越可口的饭菜,为家庭贡献一份力量。并且,这两件事(技艺),都是适合他的。

通过精进,服务他人,老张找到了自己的意义。

前几天散步时,在这期播客里听到 Jerry Seinfeld 谈到为什么要精进一种技能。

主持人:你可能已经从《宋飞正传》赚了不少钱,但你仍然如此努力工作。为什么呢?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如何让人记住你的博客

我们每天会看到1000条广告,89%都被我们忽略了。博客也一样,大部分博客,我们读过就忘。

如果让自己的博客脱颖而出呢?我喜欢这篇文章里面的比喻。

类似于马斯洛的层次图,你必须完成前一层,才能开始下一层。
我们的图表中的第一层是:冲击。
(如果我们的广告是看不见的,它根本没有任何作用的机会。)
下一层是:沟通。
(如果没有人理解我们的广告,它怎么可能起作用呢?)
最后一层是:说服。
(一旦我们建立了前两层,我们就有机会影响我们的受众。)
如果我们不建立第一层:冲击,什么也不会发生。

冲击是让你的作品(广告、文章、或音乐)成功的第一步,你需要通过冲击来给人留下印象,让人记住你的作品,她们才有可能采取下一步行动,无论是购买、赞美、转发、或是批评。

所以,冲击是让人们记住你的博客的方式。我想从三个方面(标题、节奏、故事)来谈谈,如何让你的博客产生冲击力。

标题是文章的敲门砖。想象一下,人们打开 RSS 阅读器,面对成百上千的文章,她们只会挑选可能感兴趣的文章打开,而将其他不感兴趣的,标记为已读。让我们再想一想,什么样的标题会让人感兴趣呢?答案是可以解决读者问题的那些。所以,一个有冲击力的标题,应该告诉读者,文章提供了什么价值,能在什么地方帮到读者。再具体一点来说,“我如何阅读”,“为什么我要离开 X”,你可以像这样把问题写成标题。

关于标题,一个容易调入的陷阱是,过多使用夸张的修辞。比如“最”、“免费”、“改变一生”这类词语,也许会在短期帮你创造冲击,长期来看,你会陷入迎合算法和数据的恶性循环,读者也无法将你与其他俗套的作者分离开来。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赞美努力,不谈智力

我参加过三次 JR(初中一年级)的家长会,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每一次会上,班主任老师都说了同样的话:尽管我们班的孩子综合素质是全校最优秀的,但据我观察,班上没有特别聪明的孩子。我带的八年级有,之前毕业的班上有,但我们班,一个都没有。

当我第三次听到她说这样的话之后,我开始猜想,老师只是单纯地针对事实有感而发,还是说,通过这种方式提醒家长们,间接提醒孩子们,你们取得的(好)成绩,只是因为你们的努力,而不是你们的天赋(因为你们没有天赋)(并不一定真的没有)。

如果是第二种原因的话,这位老师是个懂得教育孩子的好老师。因为学生时代,特别是中学时代,表扬某个学生的聪明或天赋,很有可能会毁了他的一生。

在我奉上亲身经历的故事之前,先告诉你一些关于这个话题的学术派的结论。

这期播客里,主持人谈到了一些与此相关研究结果。

简单来说,赞美可能会削弱孩子的表现:赞扬她们的智力,会抑制她们的表现。因为这会导致孩子选择更容易的挑战,以确保获得成功和赞美。所以我们应该只讨论努力,而避免谈论智力。

  • 智力反馈(与身份相关):赞美孩子(或某人)善于学习、容易掌握某事等。
  • 努力反馈(与动词相关):赞美坚持不懈、赞美努力等。

研究表明,给予智力赞美会降低孩子的表现,而给予努力反馈会改善表现。接受智力赞美的孩子总体上会接受更少的问题,并限制他们所参与的挑战。接受智力赞美的孩子倾向于夸大自己的表现,甚至会撒谎以使自己看起来比实际表现得更好(即使他们表现不错但不完美)。

曾经,我就是那个会撒谎以使自己看起来更好的小孩。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永远不要整理那些可以去除的东西

读到一个清单,喜欢粗体的部分,特别是这句“永远不要整理那些可以去除的东西”。

Frank Chimero

这周是我的生日!所以我列了一份我在30多岁时学到的东西清单。

  1. 没有人会等待说“是”。
  2. 简单的事情值得做好,因为它们每天都会发生。
  3. 你对某事反应越强烈,你就越需要放慢脚步。
  4. 世界优化了无关紧要的事情,所以对那些变得容易的东西要持怀疑态度。
  5. 永远不要整理那些你可以去除的东西。
  6. 身份和价值观塑造我们的行为,而不是动机或希望。
  7. 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重新连接被忽视的自己部分。
  8. 不要熬夜做你不会早起去做的事情。
  9. 清晰来自于参与和体验,而不是思考。
  10. 幸福是朝你想要的方向前进,而不是逃离你不想要的东西。
  11. 内容侵蚀精神,断网。
  12. 知道何时停止是一种天赋。

分离

我常犯的一种错误是,因为一点小事而否定一个产品,或者,因为一句话,而疏远一个人。

就拿前不久来说。我刚刚开始玩 vps 时,听说了一个叫做“富婆”的老板,他经营的云服务器产品不便宜,却因为高品质赢得了口碑。某天,我忍不住好奇之心,打算也入一台富婆家的服务器玩玩,恰好自己 PayPal 里还有一些余额,于是加入用户群,直接问了富婆,是否可以接受 PayPal 付款。出乎意料的是,对方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冷冷地说:”不支持退款,先读清楚 TOS(用户协议),考虑好再买。“尽管我知道他这么说,是因为误解了我,以为我想用 PayPal 付款的初衷是方便退款。可我脆弱的小心灵还是受到了一点点打击,暗自决定,不买这家的服务器。

公司员工(或老板)的言论,只是一家公司所有特性的一部分,甚至不一定与其产品有关(算得上与服务有关),只是因为这样一点小事,我就否定了这家公司和它的产品,到底是对方吃亏,还是我吃亏呢?

再说一件我与朋友之间发生的类似的事情。说是朋友,其实是我要好的高中女同学,对了,她还是我同桌。我俩关系一直挺好,直到大学刚毕业后的某一天。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时间陨石坑

我的个人效率之路,其实就是不断地做减法。只是今年,我就从生活中移除了这些事情:

如果仅仅看这些事情本身,似乎算不上不良嗜好。可是,有些习惯一旦做了,会引起更多的不良反应。如果把一个习惯比喻成陨石的话,那么它造成的连锁反应,就是陨石坑。会令我们受伤的,不是陨石,而是陨石坑。

让我引用一段文字,可以令你更生动地了解什么是时间陨石坑。

小小的分心会在我们的一天中留下更大的空洞。我们称这些洞为“时间陨石坑”,它们的运作方式如下:

  • 杰克发了一条推文。(90秒)

  • 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杰克四次返回Twitter查看他的推文表现。每次,他浏览消息动态。有两次,他阅读了别人分享的一篇文章。(26分钟)

  • 杰克的推文得到了一些转发,这让他感觉很好,于是他开始在脑海中构思下一条推文。(这里两分钟,那里三分钟,以此类推)

  • 杰克发布了另一条推文,循环又开始了。

一条微小的推文很容易在你的一天中留下一个三十分钟的大坑,而且这还没有考虑切换成本每次杰克离开Twitter并回到他的焦点时,他都需要重新加载所有的背景信息到他的大脑中,然后才能进入“激光(专注)模式”。所以这个时间陨石坑实际上可能是四十五分钟,一个小时,甚至更长。

但制造时间陨石坑的不仅仅是无尽之池。还有恢复时间。一个“快速”的十五分钟的墨西哥卷可能会额外花费三个小时的食物昏迷时间(因消化造成大脑缺氧)。一个熬夜看电视可能会让你损失一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和一整天的低能量状态。还有期待,当你因为马上就有一个会议要开而不开始你的焦点时,这也是一个时间陨石坑。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满级技能与体力值

我有个每天诵读金刚经的同事,人称郑大师。上周我和大师聊天,谈到公司里一件重大的人事变迁,大师用“满级技能与体力值”的比喻解释了其中的玄妙,令我拍案叫绝。

在给你解释这个比喻之前,先让我们一起看看 Tim Ferriss 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我在狩猎田鼠还是羚羊?”之所以先说这个点子,因为它与郑大师与我说的话,互为补充。

先来看看,什么是“田鼠与羚羊”。Tim 说:

狮子完全有能力捕捉、杀死和吃掉一只田鼠。但事实证明,这样做所需的能量超过了田鼠本身的热量含量。因此,一只整天捕捉和吃田鼠的狮子会慢慢饿死。狮子不能靠吃田鼠生存。狮子需要羚羊。羚羊是大动物。它们需要更多的速度和力量来捕捉和杀死,一旦被杀死,它们为狮子及其群体提供了丰盛的盛宴。一只狮子可以靠吃羚羊过上长寿而幸福的生活。这种区别很重要。你是不是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捕捉田鼠上了?短期内这可能会让你感到愉快和有成就感。但从长远来看,你最终会死去。所以在一天结束时,问问自己,“我今天是在追逐老鼠还是在狩猎羚羊呢?”

很好理解,对吗?我们应该常常询问自己,当下在做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现状的田鼠,还是帮我们赢得长期目标的羚羊。

接着让我告诉你什么是“满级技能与体力值”。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满足法是更优的决策策略

做决策时,目标应该是令你满足的方案,而非最优方案。

因为令你满足的方案是你确信的,而没有谁真的知道什么是最优方案。

早上在播客里听到一个叫做满足法(satisficing)的决策方法(可能来自塔勒布的随机漫步的傻瓜),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应该追求令人满意或“足够好”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最优解。

具体来说,因为人类知识的局限性,和世界的未知性,并没有谁真的知道什么是最优解。并且,过度复杂的方法是脆弱的,相对而言,简单的、实用的、适度的方法,应该是我们选择的方向。

恰好,我是一个爱偷懒的人,从而在生活的许多方面,一直以来只选择足够好的方法,而不去追求最优的方案和目标。让我拿工作、投资、和教育这三件大事来说说,我是怎么实践“满足法”的。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问题与状态

当你抗争时,先要搞清楚,抗争的对象是一种困难,还是一 种状态 。

什么意思呢? 让我继续用冰血暴第四季里的故事来举例(涉及剧透)。

剧中的男主,是一个黑人帮派老大。与其他黑帮不同的是,这个老大很有生意头脑,他的主营业务,不是坑蒙拐骗、烧杀抢劫,而是地下银行业务,甚至,他在黑人社区开发出了信用卡这种先用后还的借贷业务。

当男主的信用卡业务逐渐被黑人社区接受之后,他便开始接触白人统治的主流银行,企图与这些银行联手,推出合法的信用卡业务。可是,尽管信用卡的想法是史无前例的,可没有一家银行愿意与男主合作。在又一次被拒绝之后,男主回到办公室破口大骂这些顽固的银行家,这时他的军事说了一句话,大意是,你在斗争的,不是这些银行,而是400年的历史。

换句话说,黑帮老大想解决的,不是银行不愿意与之合作的问题,而是400年黑人被奴役的历史遗留,造成的白人的歧视和种族隔阂。无论男主在那座城市多么成功,他无法与这么长的一段历史抗争,无法以一己之力改变状态。

我想说的第二个故事,也与男主有关。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选择增加能量的事

当你选择下一份工作,下一个项目,下一个爱好时,有没有什么标准?

Tim Ferriss 有五个步骤,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这第五步。

最后一个……随着年龄增长学到的:“增加能量,减少能量”

做这件事会给我能量,还是耗尽我的能量?

如果某事消耗能量,你可能不会有足够的热情或耐力来取得很好的结果。

此外,他做一些事情(比如射箭),因为它们给他能量,即使这不是他的主要项目。这似乎是浪费时间,但他正在把自己的电池充电到100%,然后他可以将电池电量用于其他事情。

所以问任何活动一个很好的问题是:“这会给我的电池充电还是耗尽它?”这将帮助你避免那些“看起来不错,但实际上是净耗损(net draining)”的事情,而倾向于一些“看起来奇怪/随机,但是净积极(net positive)”的事情。

阅读和写博客带给我能量,看来我的选择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