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happy

如何安静地读推文

总所周知,你的推特(X)时间线并不会正常显示你关注的人的推文,并且充斥大量广告和推荐。

想要不受打扰地读推文,你有两种办法:

  1. 继续使用官网或官方 app,并开通 Premium 会员。可据我经验,哪怕开通会员,只会移除时间线上的广告,平台依旧会打乱你的时间线并且推荐你没有关注过的人的推文。
  2. 使用第三方 app。自从推特收严 API 使用策略之后,第三方 app,比如 Tweetbot、Twitterrific 等,已经停止更新并下架。但还是有一些 app 通过作者自己的能力,能继续访问推特数据,比如 Spring。但使用第三方 app 有一个巨大的风险,就是被推特封号(已经发生过许多次)。我还在用这种方法,不过不敢登陆自己主要账号。

当我选择离开推特之后,还是有从这个平台获取信息的需求,于是,为了能安静地看推文,开发了两种新的方式:

  1. 使用浏览器插件。在 Mac 上 的 Safari,我买了插件 Control Panel for Twitter,在 Chrome 上,我安装了同款插件,不过是免费的。装上这个插件后,基本上可以屏蔽掉所有乱七八糟的推荐,还你一个清爽的推特。
  2. 其实,大部分时候,我都用 Readwise Reader来读自己打造的推特列表。当我通过 Reader 订阅某个列表后,每天两次,它会帮我生成一份推文清单,像一封邮件一样,发到我的 Feed,供我阅读。现在,我几乎只用这种方式读自己感兴趣的人的推文。

如果你想知道我如何使用 Reader 阅读,可以看看我写的我的方法,上篇,和下篇

什么是原生 IP,什么是 Eyeball 和 Hosting

为什么有的海外 IP 只能看 Netflix 的自制剧,而不能解锁全部影片?也许有人对你说过,只有“原生 IP”才能解锁,可到底什么是”原生 IP“呢?

前几天在 Nodeseek 论坛读到一篇干货帖子,解释了“原生 IP”的概念,以及什么是 Eyeball 和 Hosting 这两个 IP 的类别。

如果让我总结一下的话,没有标准的“原生 IP”的概念。IP 的用途分为 eyeball 和 hosting,而不同的网络服务提供商(Netflix,Openai,Disney 等),针对不同类型的 IP,会有不同的策略。

节选这部分原文给你看:

首先声明,除了家宽和商宽以外,都不是原生 IP。 或者更准确的说,原生 IP 是一个伪概念。

VPS 业界常将可以访问本地服务,播放当地地域限定内容的 IP 称为原生 IP。 可是,这种原生性并不是 IP 地址的固有属性,而是 IP 数据库对 IP 的标注,导致提供服务网站查询这些 IP 数据库,给具有特定地理位置和业务用途属性的 IP 地址的准入许可。

IP 地址,在 IP 数据库里面的标注信息中,有两个重要属性:地理位置和用途。地理位置不用多说,大家都懂。而 IP 用途分类就点花样。

我们现在观察到的分类主要有 Residential, Business, Mobile, Hosting, Traveller 等。前面三种合并起来,称为 Eyeball ,也就是说用途属性是 Residential, Business, Mobile 的 IP 后面,通常都有眼球盯着屏幕,等着从网络上拉内容回来看。而分配给独立服务器、VPS、云主机、CDN 使用的 IP 段的用途属性,最终都会被标记为 Hosting 。 如果您用的数据中心 VPS IP 地址用途属性是 Eyeball ,那恭喜你幸运地买到了漏网之鱼。

通常,服务提供商会向目标市场区域的眼球 IP 开放服务;拒绝对非目标市场区域 IP 提供服务;限制对目标市场区域的非眼球 IP。

Netflix 不给中国大陆 IP 访问服务,是没有中国大陆主管机构批准,不能违法经营。Netflix 不给香港 HKT 的宽带 IP 看一些美国 NBC 的电视剧,是 NBC 只给 Netflix 授权了美国范围内播放。OpenAI 的 ChatGPT 不给所有香港 IP 访问是因为美国政府将 AI 服务对中国(包含港澳)禁运。

Disney+ 认为数据中心 IP 都是用来开代理的,所以 AWS 新加坡 IP 虽然定位正确,但因其 Hosting 属性,不给看。Netflix 认为自制剧自己控制,想给谁看就给谁看,花钱买了会员就行,所以就算有 Hosting 属性,Azure 香港 IP 可以看。

全文在这里,作者还举了一些例子可以帮助理解。

BTW,有的云服务器提供商,比如 Dmit,会用 Eyeball 来命名他们的云服务器,我想大概是这类服务器的 IP 属于 Eyeball,可以用来解锁串流视频服务的意思吧。

理解“任性”

孩子的任性,多半是父母的误判。孩子不讲道理时,可能只是父母没有理解她们的道理。

昨天我们家 JT(四岁)”任性“了两次,如果不知道缘由,不去理解他,明明遭受了委屈的孩子,还要被骂一顿,然后冠上”不听话“、“不讲道理”的帽子。

第一次,是这样的。我到家比较早,牵着 JT 去楼下小花园玩,他碰到幼儿园同学,玩得很开心。中途,JT 想到自己有个刚买的泡泡枪,想玩给同学看,可玩具不在家里,在我老婆的车的后备箱里,于是我和他说好,先回家,等妈妈回来拿了泡泡枪再下来。他答应了,并且对着同学说,“你就在这里等我,我去拿了泡泡枪就来找你。”

回到家,已经是饭点。他妈回来放下包就准备吃饭,JT 这时却非要拉着妈妈去拿泡泡枪。可我老婆不知道之前的故事啊,她说,“为什么不能吃了饭再去呢?我很快就吃好了。”JT 哇地一声大哭起来,依旧不依不饶,要拖着他妈下楼。我老婆就有点不开心了,觉得 JT 在耍性子,不讲理。趁她发作之前,我赶紧把之前 JT 和同学约定的事说了出来。其实 JT 的同学并不会真的在等他(孩子太小),在意这件事的是 JT。而孩子表达能力有限,着急时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着急,只知道哭着喊着要大人配合自己。后来,我们还是吃完饭才下楼,还好同学还在,最后还是一起开心地玩了泡泡枪。

接着到了晚上,JT 又大哭了一次。

(全文发布于可乐周报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博客不是散文

BARRY HESS:

我也不会因为你在博客上发表微文而看不起你。嘿,我可能自己也会这样做。虽然我不太喜欢这样。博客不是推特。就像我不认为博客只包含两千字、经过深入研究的文章一样。

你不必成为一位散文家。(尽管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成为一位!)不要让那些散文家让你放弃写博客。

博客的本意是网络日志(web + log),不是作文本。

降低写博客的心理门槛,可以从写得短一点,随意一点,频繁一点开始。

反应与对应

你说巧不巧,每当我遇到绕不开的心结,总能立即从书上得到启发。

昨晚就是这样。明明拿到加薪通知,应该是高兴的一天,可忙完孩子,10 点多安静下来,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心情却非常焦虑,脑子里不停地从一件事情跳转到另一件事情。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拿着手机,不知道在刷什么,就那样呆坐了一个小时。

人到中年,可用用来担心的事情只有更多,没有更少,最近一直在犯愁的就有这些:(对中年人的抱怨不感兴趣的话建议直接跳过🤣)

  • 体检报告出来,一堆小毛病,血脂高,右肾还有个小囊肿,怎么重新取得健康?
  • JR 的学习抓一下就好一点,放一下就回落,期中又没考好,如何搞好他的学习?
  • 工作有进展,可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事情越多责任越重,如何平衡工作与副业?
  • 家庭财务问题,如何控制风险,如何抓住机会,未来的策略如何?
  • 离开 X 之后,我该如何在 happyxiao.com 上发布内容?
  • 何时才能恢复更新播客和可乐周报,我该写什么,能不能坚持更新?

所有的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没有人可以商量,只能我自己做出选择。因为不确定,所以才会焦虑。

坐到 11 点,放下手机,躺到床上,打开 Kindle 试图让心情平复。我翻开 Anthony De Mello 的 Awareness,从「对别人的负面情绪」这篇里,读到了一段话,谈到了「反应」与「对应」的区别。恰好是给我一个提醒,教我应该摆脱挣扎状态和负面情绪。他说:

(全文发布于可乐周报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好的写作像呼吸

写了这么多博客,对于写作,如果说能有什么自己的见解,那就是,好的写作,应该像呼吸。

写下句子时,你能感觉每一句话,每一个停顿,都像是在呼吸。

呼吸可以平缓,有时也会紧促,甚至阻塞。

好的写作,应该像是舒畅的呼吸,让人读起来,感觉不到阅读这件事。

就像一天之中,你很难察觉呼吸。

如何分别使用 Readwise Reader 和 Matter

我同时使用 Reader 和 Matter 阅读互联网文章。

我喜欢 Matter 的排版和字体,但离不开 Reader 的 Ghostreader 功能(ai 摘要),特别是碰到很长的文章,如果用 Matter 去读,花了几分钟才发现并不想读完,浪费了我的时间。

刚刚想到了一个办法。

短篇文章(500字左右),我就存在 Matter,其实这种长度的博客还挺多。

一眼望去就很长的文章,我就存在 Reader。等读到它的时候,先用 Ghostreader 筛一遍。

嗯,这个办法不错。

PS,如果你想试用 Reader,用这个链接注册,可以免费试用60天。

科技独立

如果一家公司变得邪恶或者倒闭,没问题!你可以在一小时内在其他任何地方建立一个新的服务器,将你的域名指向新的IP地址,就完成了。这就是科技独立性:永远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提供商或软件。 - Derek Sivers

Derek Sivers 的网站上,有一个手把手教你如何实现“科技独立”的页面。内容包括如何注册域名、假设自己的网站、拥有自己的邮箱、使用自己的服务器备份联系人和照片、管理日历。目标是在互联网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独立保存自己的数据,防灾,不依赖任何服务和公司。(你还可以听他在这期播客里口述)

老实说,他的文章写得非常详细,然而对于技术小白来说,不太容易实现。所以我想借着这个话题,分享一下我是怎么做到科技独立的。包含三个部分:网站、数据和邮箱。

网站

为什么要拥有一个自己的域名和网站,不是今天讨论的主题,不过这条推文应该可以给你一点启发。

一个网站由四个部分组成:域名、服务器、程序和内容。我分开来说。

域名。域名可以是你在互联网上的身份标识,一个独立的网站或博客,首先需要一个独立的域名。去哪里注册?很多人推崇国外的域名注册商,但玩域名的圈子里,大家都愿意用国内的,原因你可能猜不到:国外公司说封你就封你,国内公司出了问题,你可以搞315,可以去公司门口堵大门🤣。所以我推荐去西部数码或阿里云注册一个域名。如果你不想花钱,可以免费注册并使用 eu.org 域名。

服务器和程序我一起说。如果你想做一个个人简介页面,推荐使用免费的 Github Pages,如果你想做一个博客,时常更新文章,我推荐 micro.blog,或者国内的 typlog。上面说的这三个东西,都不涉及到服务器,直接使用就行。如果愿意折腾,可以在腾讯云、阿里云或国外的云服务公司,租一个最便宜的小鸡,自己安装 WordPress 或学我,使用宝塔面板一键安装。更省事的办法,也是我现在在用的,购买一些国外公司提供的,带有 DirectAdmin 后台程序的虚拟主机,这样全程都不需要接触命令行(我用的 myw.pt)。网站程序,我推荐 WordPress(后面会提到用它备份)。

域名有了网站有了,内容需要你自己写不是么?我使用 Obsidian 写博客,所有文章都有本地备份。另外,通过 WordPress 后台的 WPvivid备份插件,每天还会上传一份备份到我的谷歌云盘里。这样一来,文章和网站都有属于自己的备份,也做到了科技独立(不怕云服务出问题)。

数据

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数据是照片。

我的照片有三份备份。一份在本地硬盘里,一份在 iCloud 里,今年买了一个来自斯洛文尼亚的网盘 Koofr 的1T永久空间,通过 Mutcloud 云同步服务,做到了第三份备份。我不太赞成 Derek 完全不使用云服务存储照片的做法,像是 iCloud 和谷歌照片这样的服务,除了存储和快速查看之外,还有很多有用的功能,比如时不时帮你做一些有主题的小视频,又比如你可以按人物、时间地点,甚至物体和事件来搜索照片,等等。

非多媒体数据,我存放在 Dropbox 和本地,从没出过问题。

日历和联系人我使用的 iCloud 同步,如果你想使用自己的服务器,可以看看 Derek 怎么做的。

邮件

我用了三年的 Hey.com,主要目的就是保护自己的隐私。

如果你和我一样,没有能力自建邮局,至少不要使用国内的邮件服务(qq、163等)。其次应该避免的,是谷歌和微软这些大公司。 Proton是一个注重隐私的,也可以免费使用的邮箱服务,如果你想使用自己的域名,在 Proton 花4美金每月就可以实现。

不花钱,但牺牲隐私的选择也有,比如国内的飞书,或者在咸鱼淘一个免费 Gsuite legacy,也可以用上自己域名的邮箱。

总结

让我总结一个简化版的科技独立。

你需要备份你所有的数据,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同时,拥有一个挂着自己域名的博客,并开始发布自己的文字。

以香农定律处理互联网信息

7次转发,31次点赞。

昨天在推特上公布了最近一期 BTS 播客的提纲,人们不知道什么是 BTS 播客,也不知道自己根本听不了,依旧点赞转发。这样的行为看起来不理智,背后的原因是现代人的通病:人们来不及处理无尽的信息,却又害怕错过什么。

如果理解一下香农定律,你会换种方式接受信息。

什么是香农定律

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在1948年提出,哪怕噪音会干扰通信,只要传输速度小于信道容量,还是可以将错误概率降到任意低的水平。这里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信道容量是有限的;二,传输速度超过这个容量,错误率就会提高。

切换到人类的场景,香农定律很有借鉴意义。

由于我们大脑处理信息的带宽是有限的,面对潮水般不断涌现的互联网信息,提高浏览速度并不是解决办法。读得再快再多,单位时间内,你也只能理解有限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当你不加筛选地阅读,会提高噪音比例,根据定律,你接受错误信息的概率也会提高。

我怎么做

首先,我不追求读得更快。有时,一篇文章中的某个句子引起我的共鸣,我会停下来放任思维扩散。能引发我们思考的阅读,才是有效阅读。只是号称一年读完 n 本书,是没有意义的。我追求的是,一年获得了 n 个新的想法。

其次,我更在意如何剔除信息。我不读新闻、不看朋友圈也不读推文。以及,在这期🥤可乐周报我也提到,每当我新订阅一个博客,我就删掉一个之前最喜欢的,保持阅读总量不变。

最后,留一点带宽给现实世界。到了晚上不看屏幕,留一点时间和精力给自己最重要的人。不看手机,不想外界的事情,哪怕只是静静地看着孩子玩玩具。让家人感觉我的心在那里,而不只是身体。

香农定律告诉我们,不要着急,你能处理的只有那么多。用心筛选,只去处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快乐三十分 112 短视与远见的行为对比,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收听地址:苹果播客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其他客户端

show notes

分享了32组短期行为和长期行为的对比,如何成为一个长期主义者?听完这期节目,你会有所收获。

  1. 大部分时候以冲动行事 vs 大部分时候依循原则
  2. 习惯于win/lose的情况 vs 目标取得双赢
  3. 不耐心 vs 耐心
  4. 以二手意见来行事 vs 以数据和第一原则行事
  5. 编造 vs 事实
  6. 抽成方式的报酬 vs 以永久资本增值为导向
  7. 追求成长/体量/数量 vs 品质是一切
  8. 交易和成交为导向 vs 追求长期关系
  9. 短暂的计划和目标 vs 专注在正确的框架和思维方式
  10. 吃你刚刚杀死的 vs 延迟满足
  11. 以矛盾分割 vs 集合起来
  12. 政治 vs 创业
  13. 获取 vs 给予
  14. 专注在事情看起来怎么样 vs 事情是什么
  15. 抽干河水 vs 在岩石上建造
  16. 租 vs 拥有
  17. 不惹事 vs 打破陈规
  18. 收割 vs 播种
  19. 呼喊 vs 细语
  20. 追求社交证明 vs 以内在回报驱动
  21. 想要被喜欢 vs 准备好被误会
  22. ego驱动,自私的渴望和即刻的满足 vs 宽宏大量的
  23. 施舍 vs 援助
  24. 拒绝 vs 接受
  25. 脆弱 vs 反脆弱
  26. "脱欧/我们与他们/民族主义/民粹主义" vs "开明的,双赢的,更紧密的整合"
  27. 痴迷于虚假的成就 vs 与人连结
  28. 1+1=2 vs 复利增长
  29. 模棱两可 vs 直言不讳
  30. 容易无节制 vs 不做蠢事
  31. 很多关于想法的竞争 vs 很少关于想法的竞争
  32. 保持经济 vs 分享经济

链接

可乐周报

这期节目完整提纲

SHORT-TERM vs LONG-TERM

Happy Birthday, Brain Pickings: 7 Things I Learned in 7 Years of Reading, Writing, and Living

关于说谎的推文

Jason Fried 2021年禁止 Basecamp 员工讨论政治的通知

Bryan Johnson 关于反衰老和长寿的一期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