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离开未完成的工作时,我们的大脑会下意识的继续关注和思考它。而对已经完成的工作,则会很快忘记。
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蔡加尼克效应(Zeigarnik effect)。
Credit: https://www.100behaviors.com/
这种特性有利也有弊:
- 好处是,对于未解决的问题,由于我们下意识的关注,时常可以通过做其他事情,或在其他地方找到灵感和解决方案;
- 弊端是,如果悬而未决的琐事太多,我们会一直出于焦虑状态
对于生活中不同类型的事情,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对策,利用好这把双刃剑。
我的策略是,把创意和执行分开。
创意
每当我有想表达的点子,我会简单的记录下几笔,并打上适合制作的内容类型,收集到我的“ideas”素材库:
尽管我不会立刻使用它们,但一旦被记录下来,我便知道有哪些点子需要被扩展成内容,得益于蔡加尼克效应,每当我有关于这个点子的新发现,都会回到素材库,记录到对应的点子下面,直到它被取用,制作成文章或其他形式。
所以对于创意项目,或者创造新的东西,我们应该立即开始,然后不断的细化和具化我们的想法。
执行
每天我都需要写 blog,此外还需要制作播客,视频,以及其他给 happy project 会员的内容。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生活和工作上的琐事。
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执行层面的动作,如何不去惦记着它们而导致焦虑呢?使用日历,给它们分配具体的执行时间是个不错的办法。
而对于哪些需要持续许久的任务,比如毕业论文或者复习备考,只是焦虑并没有任何帮助。每天给它们分配好合理的时间(番茄钟),然后只管去执行,从蔡加尼克效应的角度看来,是一种“完成”的状态,也是更好的应对方式。
一句话总结
对于创意任务,尽快开始,然后补充。
对于执行任务,分配时间,然后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