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为 JR 的暑期生活烦恼。
10岁是个尴尬的年纪,说他懂事吧,他也才小学五年级,还不到可以一个人出去活动的年纪,更不可能去打零工或参加社会实践。说他太小吧,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也能看懂复杂一点的书,如果只像前几年放任他自己玩耍,似乎又在浪费这没有学习压力的两个月。
好在最近一篇很多人转发的文章给了我一些灵感 - 《The Most Precious Resource is Agency》(自主行动是最珍贵的资源)。
文章以一些名人的儿童时期生活为例,说明了“世界是可以被自由锻造的“。
- 达芬奇14岁便去给大师做学徒
- 沃尔特迪士尼从11岁开始做了很多零工,包括送报
- 《洛丽塔》的作者纳博科夫,16岁时便发表了小说
- 鸡汤大师卡耐基12岁不再读书,13岁时开始做他第二份工作(电报员)
相对于只是坐在教室里上课,这些人无一不是从孩童时期就开始工作。他们或许不全是出于自愿这么做,但对于他们自己,以及被服务的对象来说,他们的工作都是有意义的,他们也都享有了一段更有用的童年。
于是他们从这些工作中可以获得做不同事情的能力,并且获得更多的机会,这也是作者称之为 agency 的东西。大部分名人都在很小的时候选择走不同的路(off-script),并且以不止一种的方式。
然而我们这个时代的孩子的童年呢?
3岁幼儿园,22岁大学毕业,几乎是每个孩子的默认模式,off-script?没有人想过,也没有家长敢冒这个险。于是暑期除了吹空调玩 iPad,至多也只能给他们多报几个兴趣班,辅导班。然后逼着一脸不情愿的他们去做数不完的卷子。
这当然不是我想给 JR 的暑假。
他还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想学什么,这些便成了家长们的责任。好在文章给了我启发:如果不能参与社会实践(太小),不能做学徒(不认识师傅),孩子依然可以学习很多东西,并从这些东西里,慢慢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接下来可以发自内心地,主动去练习的事情。
于是这两天,我和他一起重新规划了一下,暑假里可以做这些(不同的)事情。
- 搭建了一套树莓派机器,开始学习 Linux 和 Shell
- 主动联系熟悉的居委会老师,帮助她一起组织社区学生活动
- 继续每天练习吉他,和萨克斯,参加每周学校课程和排练
- 继续学习新概念2,英语是毋庸置疑的重要技能
- 按照学校发的小册子,周末参观博物馆
- 每周继续录播客 - 父子大乱斗
- 尝试新的视频制作
如果有幸能发觉到特别喜欢的事情,那是最好不过,如果没有,通过练习,自学,经历,也可以知道自己可以通过 agency 来获得不一样的能力.
以及,生活并没有固定的剧本。
Pingback引用通告: 三个酷男生 | happy x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