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The Dig》 的女主角 Edith Pretty 在影片里的表演从头至尾都散发着一种虚弱和病态的美感,她有两种病,可能让她随时毙命的先天性心脏病,以及时常折磨的让她无法站立的胃灼烧。
作为一个近20年的胃灼烧症状患者,对于女主发病时的表现感同身受。于是也想谈谈这个几乎伴随我成年时代的病疾。
胃灼烧多源于胃酸返流,如果去医院,医生多半以反流性食管炎来断病,罪魁祸首,从医学角度来讲,是幽门螺旋杆菌,但究其根源,还是精神压力。
由于酗酒抽烟,生活不规律再加上开始离家到远方闯荡,几乎从大学毕业开始胃灼烧就一直伴随着我。
一开始通过吃“达喜”来中和胃酸,但有时两粒吃下去只能管半天,而在03年左右时,20多元一盒的“达喜”,对我还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而在停药且发作严重的时候,整个食管的酸疼感,甚至会引起头疼。
记得由此在网络上搜索相关资料时找到了一个类似病友的论坛。看到很多同病相怜的人大多说自己寝食难安,无法工作学习,很多人在多年治疗无果的情况下,都有自杀的念头。而我自己,在整个00年-10年之间,对于这个病,也是很沮丧的。
等到我05年来到上海后,医生开始给我开一种现在看起来很普遍,当时还只有进口药的奥美拉措,接近100一盒,14颗,每天早上吃过一粒以后,一整天都不会再有返流现象,但不能停药。之后很多年,都需要每个月去医院开这种药。
中间我也曾做过胃镜,查过血液,其实胃都没有什么问题。有次在瑞金医院挂了一个专家号,一个头发花白,胖胖的医生在看过我的化验报告后说,你没什么问题,就是压力太大。
医生还说自己在日本呆过几十年,日本人得这个病的比例非常高,而在中国,只是最近几年才高起来。这不奇怪,节奏快了,压力自然也更大。
知道病根不代表就可以治好,知道自己压力大不代表可以一个按钮就把压力关掉。好在后来一般药店都可以买到奥美拉措,至少我省得一次次的往医院跑。每隔一两天吃一颗药,变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烟酒多的时候每天吃,少的时候可以隔几天。
奇怪的是,15年之后,我的症状开始慢慢自然缓解,有时3,4天不吃也没事,而在过去2年,则是完全不太用吃了,现在柜子里有一盒打开的药,都不记得是几个月还是大半年前买的。
我的环境没有太大变化,啤酒还是偶尔喝喝,工作责任更大,还多了一个娃。外部看起来,是压力更大了。但从胃灼烧的反应减轻甚至消失来看,只是我精神状态更好了,而这个改变,我觉得来自于这些方面:
- 更密集的锻炼
- 少吃,节食
- 不再抽烟
- 更好的睡眠
- 通过业余爱好分散注意力
写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告诉有同样困扰的朋友,哪怕不是胃灼烧而是失眠,或脱发或湿疹等这些和精神状态有关的疾病,都可以通过锻炼,规律的作息,调整内心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