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25年03月

后排座

你读书的时候,喜欢坐前排还是后排?

在我的记忆里,前排的学生总是听话的,认真学习的,有着奇奇怪怪兴趣爱好的。后排的学生(比如我),总是喜欢打闹的,开小差的,受批评的。前后排的学生,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脾性,往往也导致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JR 和我读书时一样,由于身高原因,坐在最后一排。尽管是身处分班制的一班,JR 班上的男生,也自然而然地分成了前后排两个派系。成绩好的,几乎都坐在前面,他们发育较晚,看起来更年幼;头脑好,思维快,上课喜欢插嘴;运动能力一般,所以喜欢文静一点的爱好,比如研究飞机的班次。而坐在后面的孩子,包括 JR,更喜欢运动,更有艺术细胞。他们成绩几乎都处于后50%(也有例外),但脑袋不比前排的孩子差。他们的家长多半没有前排孩子的家长那般严加管教,所以 JR 昨天还和一帮后排的孩子打了一下午台球,有时他们还会骑车到浦东去玩,这类活动,前排的孩子几乎不参与(家长不让,周末补课也没时间)。

无论出于主观还是客观因素,前后排的孩子之间,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不出意外,中考后,前面的孩子会进入更好的高中,三年之后,进入更好的大学,踏入社会,他们会进入更好的公司,继续循规蹈矩,比后排的孩子更努力地工作。

后排的孩子呢,我猜他们的人生如果没有过得更好,差异化一定更大。他们也许会因为良好的家庭条件,衣食无忧,继续快乐地生活。他们也许被迫更早踏入社会,被生活压得透不过气,时不时地,后悔自己没有像前排的孩子那样用功读书。他们也许因为自己的兴趣,创立一番自己的事业,成为后排孩子的老板。他们也许,在某个时刻突然意识到,后排是没有希望的,然后被迫加入前排孩子,变成他们的一员,过上可以遇见的生活。

这最后一种,在我看来,是最无赖,也最可悲的。

所以,当我读到《说谎者的扑克牌》里以下这段时,看到了半个自己。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数字自由必备10个工具

曾经我以为,想要畅游互联网,只需要学会科学上网就行了,现在我发现,科学上网只是数字自由的第一步,接下来,你还需要许多必要的工具,才能真正实现网络自由。

事情是这样的,周末接到高中好友的电话,我就叫他小张(化名)吧。小张有个炒外汇的爱好,突然打电话我,是因为最近炒外汇需要访问的一些网站打不开,所以想找我想想办法。我觉得这事还不简单吗?找我简直太对了。我帮他下载了代理工具,扔给他一套我的配置,直接他就能科学上网了。然后我告诉他,你还需要注册一个 Telegram 来和我沟通,既然现在可以科学上网了,你自己去问 ChatGPT 怎么弄吧。

然而,我还是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后面的交流中,我发现,对于一个新手来说,想要享受互联网自由,需要的东西还挺多,而这些东西,只靠自己摸索是很难找到门道的。所以,我想借这个机会,列举一下小张遇到的困难,以及他需要哪10个工具来解决。

沟通

小张连通互联网后的第二天,我问他用得怎么样,他说很爽,可以用 ai,可以看 YouTube,但是自己的手机号码收不到验证码,注册不了 Telegram。我猜想可能是桌面版无法注册的原因,于是决定送他一个账户,可修改账户手机时发现,小张的 +86 手机号码,还是无法收到验证码。

这时我才发现,小张要是有个 Google Voice 号码(后简称 GV)就好了。尽管 GV 号码注册的 Telegram 容易被封号,但不会出现无法收到验证码的问题。除了注册 Telegram,GV 号码还可以用来注册一些不针对中国大陆用户提供的服务或网站。所以,想使用尽可能多的服务,一个 GV 号码是必要条件。

怎么注册一个 GV 号码呢?如果你有一个美国本地的实体电话卡,可以直接注册(比如我有一个月付3美金的 T-Mobile 手机号)。如果没有的话,你只能先注册一个美区谷歌账户,然后经人介绍,或自己搜寻,从黄牛手上买一个 GV 号码(20起),让对方转移到自己的谷歌账户上来。这些黄牛通常活跃在 Telegram 上,所以你看,想要自由上网,首先你需要这些东西:

  1. 一个美区谷歌账户(gmail),这个不难注册。
  2. 一个 Google Voice 号码,可以购买或自己注册。如果可以,一张美国付费的实体卡就更好了。
  3. 一个 Telegram 账户,有了上述两样,就能注册,但也需要注意不要滥用,避免封号。

付费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旧鞋子一样的人

最近在 Audible 上听一本叫做 The Magic of Thinking Big 的书。我不记得是在谁的推荐下,购买了这本有声书,但我记得那个人说过,这本书改变了他的人生。当我读了一半,发现这本书的确很不一般,怎么说呢,这本书里的建议的密度非常高。这些建议、或思维方式、或行为守则,有的来自作者自己,有的则是引用自名人。

比如以下十点“成功公式”,就是来自于前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书中说到:

早在成为总统之前,约翰逊在发展他惊人的个人说服力的过程中,制定了自己的十点成功公式。他的规则在他所做的一切事情中都得到了实践,即使是总统的随意观察者也能看到这一点,以下是直接引用:

  1. 学会记住名字。在这一点上的效率低下可能表明你的兴趣不够外向。
  2. 做一个令人舒适的人,这样与你相处就不会有压力。做一个像旧鞋子一样自然的人。
  3. 获得放松、悠闲的品质,使事情不会让你烦恼。
  4. 不要自负。防止给人留下你无所不知的印象。
  5. 培养有趣的品质,这样人们就能从与你的交往中获得有价值的东西。
  6. 研究如何去除你性格中的"刺耳"元素,甚至是那些你可能没有意识到的元素。
  7. 真诚地尝试以诚实的方式治愈你曾经有或现在有的每一个误解。排解你的不满。
  8. 练习喜欢人,直到你学会真诚地这样做。
  9. 不要错过任何机会说一句祝贺别人成就的话,或表达对悲伤或失望的同情。
  10. 给人精神力量,他们就会给你真诚的感情。

说起来是成功的公式,其实就是与人相处的公式,毕竟总统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赢得选民的喜爱。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做个让人喜欢的人,也是通往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至少,让人喜欢,没有坏处。

我也一直在观察自己个性里,给人不舒服的地方,所以当我听到第二点时,恨不得马上点点头。做一个令人舒适的人,说起来简单,现实中真正做到的人,可没有几个。作者举了一些例子,说明如何做一个令人舒适的人,比如不要抱怨,不要充满负能量,我也常常观察自己言行中可能造成别人压力的部分,不如让我说一件刚刚发生的事,当作反面教材吧。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提高效率的六件事

对我而言,提高效率的方法不是使用 ai,不是研究笔记,也不是任何系统或方法。对我而言,提高效率意味着,创造出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更多陪伴家人的时间,并在这些时间里保持充沛的精力。

所以,如果你问我如何提高效率,我的答案会比较特殊。接下来我想聊聊,我如何通过做这六件事,让我在同样的24小时内,创造出更多高效的时间。

不喝酒

年初戒酒至今,已经不再想着要喝酒这件事,精力充沛了许多,更重要的是,戒酒这件事,挽救了我了大段大段的闲暇时间。在《戒酒的好处》里,我写下了三个好处,其中一条就是,而不喝酒的我,节省下来每次喝酒后晕晕乎乎什么都不能干的那三四个小时。

不喝酒之后,我能明显感觉,周末时间里,可以做的事情更多了。

不生病

也许你会觉得这是废话,但直到去年底,我才发现积极保暖,预防感冒有多重要。在看完《空服力革命》这本书后,回忆过往时常感冒的经历,我终于意识到,也许老人一直说的不能着凉,也许真的有道理。(我不是中医黑不过也有段时间不太相信感冒与穿少有多么相关)

于是去年入冬以来,我时刻注意自己是否手脚温暖,在家里永远开着空调,出门也尽量穿着过多的衣服,每天下午还要喝一杯生姜红茶暖胃。结果就是,整个冬天,哪怕周围同事咳嗽声此起彼伏,我也没有一次感冒。

除了感冒,我还积极控制饮食,最近戒掉了糖分,以降低患其他慢性病的可能。不生病,才能保证业余时间不被影响,并且有一个好的身体状态去应对。

不升职

讲一个真事,我的上级领导和 CEO 聊天,提到我们工作生活平衡做得很好。CEO 半开玩笑地说,那你的工作应该是让他们失去这个平衡(更多工作)。

我是不大可能更投入地工作,显而易见的原因,是这么做之后,我会失去大量自己的事情。还有一个潜在的风险是,当你更投入在工作上,可能会升职。而升职这件事,在我看来,对于个人时间和效率,会造成非常大的伤害。

首先,升职之后你的薪水多半不能翻倍,但你付出的时间,很有可能翻倍。为了不辜负公司的期望,以及职业操作,你只能加倍努力,从而牺牲个人时间。其次,因为工作量增大,你的压力增加,哪怕离开了工作,也很难放松,也就是说,业余时间的生活品质也被侵蚀掉了。再则,太忙还会伤身。

先不管是不是能够升职,但如果会升职,性价比真的很低。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隐藏

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隐藏你的真实想法。

我曾认为这样的处世哲学过于功利,但随着经历越多,我也不自觉地主动从人群里销声匿迹,在必要的人际交往中,也保持着诚实,但不多言的原则。尽管如此,偶尔我还是会忘记控制自己的嘴巴,忘记隐藏自己的隐私,从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最近遇到三件小事,具有代表性,让我告诉你,与你共勉。

隐藏异见

隐藏看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完全不说话,一种是只说对方喜欢听的话。如果你带着目的去观察人气很高的 Joe Rogan 的播客,你会发现他同嘉宾聊天时,说的都是同意对方的话。这样的说话方式,让嘉宾和听众即感觉他耿直爽快,又认同他所讲的观点。所以从隐藏真实想法的角度来看,Joe 是个顶尖的高手。

如果我们做不到 Joe 这般巧舌如簧,明智之举,是尽量少说,特别是反对的声音和不同的意见。以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原则来判断的话,除非讲这句话可以给你带来实质性的好处,且没有坏处,否则就不要说。

如果你曾在社交媒体上活跃过(比如微博推特),你会知道任何争论只会浪费你的时间和精力。你既不可能说服对方,哪怕赢得辩论,也不会带来任何好处。近两年,我已经完全回避任何可能造成争论的交流,前天不小心,还是破例了一次。

我在推特上驳斥了一个我无法认同的推文,对方用两大段我更无法理解的话来回复我。这时我应该选择闭嘴,但没忍住,继续用不太友好的语气回复对方(火上浇油)。第二天,对方不但回复我,言语也变得不太友好,让我意外的是,他还去听了我的播客并从节目里找出一些话用来攻击我。事情至此,我付出了好心情,许多时间,收到了敌意和继续关注我的敌人。这就是肆意表达看法的代价。

除非是无伤大雅的建议,说出来或许可以给人耿直感从而让你获益,其他时候,隐藏异见都是明智之举。

隐藏实力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996之后的996

每个周六的下午,JR 都会和我出去打篮球。上周我问他,为什么不叫一两个同学一起,他说,他们全都在补课。这么看来,如果周末也要学习一整天的话,现在的孩子们,其实比996的打工人,劳动(学习)强度还要大。

问题是,哪怕挺过中学六年的996,等待他们的,并不是快乐和解脱(更别说那些没挺过去的孩子)。如果顺利考入名校,毕业后进入名企,他们接下来面临的,可能还是没有止境的996,以及更大的生存压力。所以,我在背地里和同学聊天时,经常说,我不会逼孩子上辅导班(他想上的话我愿意出钱),不会给他加作业,不会让他成天关在房间里搞学习。因为我不想用996牺牲他的童年,只为了换来更多的996。

高桥小姐的大人世界

今天想写这个话题,因为读到了一则发生在2015年的真实的故事。那年春天,一位叫做高桥松里(Matsuri Takahashi)的高材生,顺利从东京大学毕业,进入了日本顶尖的广告公司电通(Dentsu),接下来的9个月里,高桥在推特上记录了自己作为社会新鲜人的生活,我们一起看看,她过的开心吗?

WMAFDspI42k8tme
(高桥在2015年3月的毕业典礼日。照片由她的母亲,高桥由纪美拍摄。)

2015年5月30日(星期六)下午12:41发布推文
周末真的太棒了

9月9日(星期三)凌晨12:39发布推文
现在离开公司,我已经累垮了

9月9日(星期三)凌晨12:41发布推文
一个称职的初级员工应该美德地坚持到当天的最后一班火车...

9月26日(星期六)上午8:22发布推文
这太紧张了,变得太痛苦了...

10月1日(星期四)上午9:59发布推文
当新员工们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梦想参加录取仪式时,二年级员工却讽刺性地在同一层楼的诊所接受"需要管理人员"的健康检查。新人们,这就是社会的模样。

10月2日(星期五)晚上9:11发布推文
太难了,我认为当新员工一点也不有趣,我去上班,乘最后一班火车回家,不卸妆就睡觉,醒来甚至都没有时间和朋友交谈,每天如此。但当我和同期的同事一起去银座办一个小差事时,我们一边走一边说"我能闻到桂花的香气,秋天真好",这真的很治愈。

10月3日(星期六)晚上6:13发布推文
工作实在太痛苦了。

10月4日(星期日)晚上11:35发布推文
天啊,我不想去上班。

10月4日(星期日)晚上11:39发布推文
在学生时代我充满活力,现在看看我变成了什么。"社会一员"...

10月4日(星期日)晚上11:55发布推文
"你已经辛苦工作了六个月,现在你不必再工作了"——我希望有一个想法如此的50岁离异富豪(秃顶也没关系)向我求婚,这样我就可以成为家庭主妇,像宠物一样生活。尽管我毕业于东京大学。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你就是作品

你不需要更夸张的标题,更酷炫的剪辑,更知名的嘉宾,更曲折的故事,你需要的,只是成为更好的创作者,因为到最后,你才是作品。

早上11点30分,JR 终于写完了作业。还有半小时开饭,我对他说:“赶紧准备一下,我们来录节目。”JR 听了,有些不情愿,因为他觉得没什么值得讲的事情,担心只能说五分钟。我说没关系,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如果只有五分钟,我们就录五分钟。结果到最后,我们录了35分钟,大部分时间都是他在说。

这是我们一起录的第70期播客,节目内容,无外乎我俩聊聊过去一周里各自发现的,好玩的事情。制作节目的目的,除了记录父子俩的日常生活,我还有个私心,就是通过录播客的形式,锻炼我和 JR 说话的能力。要知道每期节目有数千次收听,那么每次录制,相当于一次学校礼堂级别的演讲,带着这种想法去聊天,可以让我们习惯在压力下表演。由于出发点不一样,所以我不在意是否有值得讲的故事,而只企图从一次又一次的30分钟的演讲里,得到锻炼。

那么,为什么我想要提高说话的能力呢?在这篇文章里,我提到了一种取得非常成就的路径,那就是在两个或更多领域,达到比较优秀的水平。换句话说,如果能叠加两种优秀(并非顶尖)的技能,就能帮助你脱颖而出。其中,表达能力,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都是一种值得投资的技能。

上午打扫卫生时,在听一期比较早的,Cal Newport 的播客。在问答环节,有个读者提问:"当你对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感到着迷,当你在很多领域都做得还不错时,你该如何选择你的使命或人生目标?"

Cal 推荐了两本书,其实一本是 David Epstein的《Range》,恰好和我今天想说的话有关: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

万一很简单

无论事情本质如何,把它看得更简单,然后以轻松的心态去面对,总没错。

昨天读到一篇叫做《如果这很容易会怎样?》的文章,勾起了我的一些回忆。以我的经历来看,至少在两个场景上,我们应该把事情想得更简单一些。

事情开始前

如果你无法应对哪怕是一点点困难,你就有可能过着规模过小的生活,逃避你本可以处理的挑战,或者在某项新的努力开始感到稍微不舒服时就放弃。 - Scott Peck

我犯过许多错误,其中那些让我刻骨铭心的错误,不是因为它们造成了多大的损失,而是因为这些错误,我知道自己有什么毛病,该如何克服。

其中一个,就与今天的话题有关。

刚刚来上海时,加入了一间刚刚成立的外企代表处,由于是第一批员工,我和老板建立了类似战友的感情,哪怕离开公司十几年,一直和她抱有联系。这件事发生在我进公司的第三年,某一天,老板看到广交会的新闻,说想去逛逛,就让我订机票和酒店。我是一个比较小心的人,定机票之前,先上网搜了一下广交会门票的情况,得到的结果是,至少需要提前一周在网上提交申请,才能入场。而那天,距离开展只有两天。

我把这个消息告诉老板,她不太相信,说想过去看看再说。我却坚持己见,认为去了也是白去,还浪费时间和机票。她看了看我,没再说什么。过了几个小时,她告诉我,让另一位同事订了机票酒店,她们隔天就出发。结果呢?老板和同事在广交会门口办理了入场手续,顺利地完成了参观。

我知道老板欣赏我,我也知道她经常笑着说我干不了大事,原因就是我过于谨慎和小心。所以事情过去了十几年,每当我因为怀疑、害怕、把事情想得过去复杂,而不敢开始做一件事情时,都会回忆起这件事。都会提醒自己,不要给自己设限、不要自己吓自己、不要害怕失败,出发,前进,做了再说。

事情开始后

Tim Ferriss 稍微不同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如果这件事很容易的话,会是什么样子?"这将焦点放在具体细节上,放在你可以采取的行动上。显然,重点不是去想象一个事情变得容易的平行宇宙,而是提出一种可能性,即事情在此时此地实际上可能是容易的。(引用自开始提到的那篇文章)

面对那些的确很困难,真的很复杂的事情,你也可以把它看得很容易。这不是自欺欺人,而是忘记它的困难,把注意力放在当下,放在手头可以做的事情上。

(请加入会员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