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辩解是一种非常弱的行为。一旦你这么做了,不但起不到保护自己的效果,还会把你的不自信暴露无遗。
人们不像你想象中那么关注你
“一到周末我就要陪孩子,所以根本没有时间来写 blog。”如果我发一条这样的推文,你只会感觉很奇怪,因为这样的辩解对于其他人毫无意义。我们喜欢为自己辩解,往往是出于聚光灯效应。以为自己很受他人留意,而高估自身言行举止受他人关注的程度。实际上每个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情,没有人在意你。特别是网络上的关系,你在他人心中可能只是一个印象模糊的代号而已。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都有两种身份:
很多时候,我们已经习惯被人推着走,小时我们需要做功课,成为一个好学生;大了我们需要好好工作,成为一个好员工。我们需要结婚,生字,养家,糊口,没错,这些都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被动的身份。
一个多月前买钢琴时,店家附赠了某在线学琴 app 的一个月课程,报名加入后,我被添加到一个80人的微信群。群里有个辅导老师,平时除了介绍钢琴知识,回答我们问题外,还会要求每个学员每天上传视频打卡,她会逐一点评每一个视频。
我取关了所有 newsletter,并打算把节省出来的时间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并不是说阅读 newsletter 和网络文章没有意义,恰恰相反,去年日复一日每天2个小时的阅读,让我在个人效率,健康,投资,甚至是做个好父亲方面,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投入地阅读,思考,再将想法写成文章,收获读者,同时通过行动改变自己。过去一年的阅读量可能是我前40年的数倍,收获的变化也是数倍。阅读 newsletter 以及衍生出去的网络文章,毫不夸张的说,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而正是因为我的改变,让我做出停止阅读的决定。
John Maeda 是设计师和技术专家,也是关于设计的畅销书 The Laws of Simplicity 的作者。他在这本书的官方网站,简洁的描述了十个「简单法则」。我附上自己的评论,让你更好的理解。
减少
实现简化的最简单方法是深思熟虑地减少。
(减少不必要的功能和复杂外观,比如 iPod)
任何事情,与其他人关联的程度越高,不确定因素就越高,你要付出的成本也越高。
在谈到被动收入时,《百万富翁快车道》这本书里的一个观点让我深有感触。作者说,尽管他的公司每个月都为他带来被动收入,但由于请了经理人打理,这个被动收入(passive income)的被动指数,降低到了80%。什么意思呢?他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甩手掌柜,这一项被动收入还需要他去做一件事情 - 管理他的经理。如果他需要管理的人数越多,这个被动指数就会下降的越低。当一种收入需要我们不断的去与人打交道时,它就不再是可以让我们躺着赚钱的被动收入。
这个被动指数挺有意思,立刻让我回想起前不久一个胎死腹中的项目 - nage.app。
对待 haters,你可以选择和ta理论,浪费你的生命;也可以选择屏蔽ta,将ta拉黑,请出你的世界。或者,你可以选择不要太上心,接受大部分人并不了解你的现实,给彼此留下机会。
Kim Kardashian 说她不认同动不动就将人屏蔽掉的 cancel culture:「链接」
当遇到让我共鸣的想法,多半我会迫不及待的写成 blog,以我自己的角度。
但并不是每一个模糊的想法,都可以通过写作变的通顺。有时候写着写着,就会发现一开始的概念并不是那么站得住脚。如果硬凑出一篇文章,会显的生硬唐突,充满逻辑瑕疵,比如下面图片里的这篇弃稿。
但 「Start a Business, Not a Startup」依旧是个值得分享的想法,至少通过这篇 blog,你可以去听听 DHH 和 Jason 怎么说的,以及我想告诉你的:
每周我都会推荐2到3个播客给 happy project 会员,我把它们也存在 happy collection 里。2021年总共推荐了84个,挑选出十个分享给你。播客的简评并非今天所写,而是在推荐时写下的。
Francesco Cirillo 是番茄工作法的发明者,这短短的33分钟,我来回听了好几次。他对于时间的理解,以及对于番茄工作法背后的原理的讲解,让我对个人效率这件事的看法有了彻底的改变,正在看他写的 The Pomodoro Technique 这本书,我会制作一个番茄工作法的教程。(注:此处已鸽)
越来越喜欢 Anne Lamott,因为我跟她太像了(超级敏感以至于酗酒),这是 Anne 第一次上 Tim 的节目,看起来 Tim 很小心并做了很多功课,内容很棒,我听了两遍,昨天写了 blog 我就是这副样子。(注:今年还听了其他几期 Anne 的节目,但这个最好,它也上了 Tim 自己挑选的年度30最佳)